•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连续17年献血1.7万毫升 他用热血救了很多人
    发表时间:2019-09-11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我用热血救了无数不相识的人,让他人的生命重放光彩,这让我感觉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这是舟山普陀东港街道红旗社区一位普通农民徐信昌的大爱。

      “我们血库里的血量不够,您看看什么时间有空可以来献血吗?”“医院有病人要输血,我们可以现在来接你献血吗?”……今年63岁的徐信昌曾是舟山市中心血站常年“预约捐献志愿者”,随叫随到。他连续献血17年,累积献血32次,献血量达17800毫升。

      可能你并不知道178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据区献血办介绍,一个成年人全身的血液血容量在4000~5000毫升,17800毫升就意味着徐信昌捐献的血量,比4个成年人全身血量的总和还要多,他也成为迄今为止我区献血量最大的献血者。更重要的是,他的慷慨捐献,让无数不相识的人重新有了生的希望。

      日前,笔者在徐信昌的家里见到了他,老人今年63岁,身板硬朗,生活俭朴。他说,自己是个普通的农民,也曾做过保安,如今退休在家。17年弹指一挥间,唯有眼前一大叠鲜红的献血证和荣誉证书默默地记录着徐信昌一个个献血救人的感人故事,见证了他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

      谈到第一次献血,徐信昌说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那时还是年轻壮小伙儿的徐信昌偶然听说医院可以献血。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没多考虑,他就献出了400毫升血。“那时候年轻,脑子一热就去了。”也正是这一次的“脑子一热”,开启了徐信昌十余载的献血之门。

      危难之间见真情。在那之后,徐信昌又多次在医院血库告急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手臂。“记得有一次医院里有病人要输血,但是血库里没有血了,他们直接开车上门带我过去。”徐信昌说,因为当时大家对献血了解不多,献血的人也较少,缺血时他们就第一个想到了我。“他们都上门来接了,情况肯定很紧急了,我立马就上车跟他们去了。”徐信昌告诉笔者,既然自己的血有可能能救人一命,只要有需要,不用多说,他就会立马伸出自己的手臂。

      1999年,徐信昌接到一通来自舟山市中心血站的电话。“我们血库血量不够,您看看什么时间有空可以来献血吗?”接到电话的徐信昌二话不说前往市中心血站,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成了血站常年“预约捐献志愿者”。

      徐信昌说,他的血型是AB型,献血的人群里AB型相对不多,知道血站的难处,他就告诉血站工作人员,只要有需要就可以给他打电话。

      17年来,从献全血到献血小板,徐信昌随叫随到,有需要时,连续几个月捐献血小板也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血站电话过来我还在上班,立马就和其他人换了班。”徐信昌说,做保安时和同事换班是常有的事,“第一天他们要看你能不能通过,通过了第二天才能去献。”同事们得知他要去献血,都很积极地表示会替他代班,“也是他们帮忙,我才有时间过去。”献完血的第二天,徐信昌又回到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笔者从区献血办了解到,对于每年坚持献血的捐献者最高年龄限制为60周岁,间断献血者的最高年龄限制为55周岁。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2015年,徐信昌59岁,高年龄加上身体的不适,2015年4月16日那天徐信昌完成了最后一次献血。“其实我挺想继续献下去的,但是身体有点吃不消了。”徐信昌不无遗憾地说。

    网站编辑:白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