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负重”前行
    发表时间:2020-01-1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生活的担子究竟有多重?

      对于50岁的重庆“棒棒”冉光辉来说,答案是3600吨。冉光辉做了10年全职“棒棒”。一包一两百斤的货,从一楼扛到十楼,挣十块钱左右,他每天要扛货、发货一吨,10年就是3600吨左右。

      10年前,冉光辉一手扛一百多斤货物一手牵着三岁儿子的照片,火遍网络。这些年,冉光辉凭自己的力气扛起了这个家。如今,出现在新华社“新春走基层”报道中时,他已在市中心“扛”出了一套房。

      3600吨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冉光辉买房贷了款,身上的担子不轻。不过,正如跟踪拍摄这对父子的摄影师许康平所说的:“只要踏实工作和生活,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而对于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第一批“90后”而言,当生活的担子真正压下来时,自己能不能扛住,是不得不直面的拷问。

      他们中的不少人,即将或已经进入上有老、下有小的负重阶段。他们不再只是自己口中的“宝宝”,他们还要继续成为可靠的爱人、称职的家长、孝顺的子女和负责的员工。

      本周被新华社点赞为“三峡好人”的重庆姑娘栗春容,就是一名“90后”。这个年轻的姑娘扛起了两个“家”——一个是有两个孩子的四口小家,另外一个是有84个“特别孩子”的大家。

      1990年出生的栗春容,是重庆奉节县草堂镇失能供养中心的院长。这里供养着84名失能残疾人和五保户,年轻的栗春容像“家长”一样陪伴、照顾着这些“特别孩子”。

      “三峡好人”不好当。栗春容每月工资2400块,要挑两个“家庭”的担子。好好的一个姑娘,为啥偏要干这种又脏又累又苦的活?栗春容是舍不得这些“特别孩子”。她最看不起的,就是看不起她这份工作的人。

      栗春容的担子是自己主动挑起的,而对于麻醉医生谭文斐而言,自己身上的担子似乎是“谁也无法抗拒的命运安排”。

      本周,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这个原本“坚决不学医”却“食言”的麻醉医生。

      谭文斐“不学医”是因为父亲,“食言”也是因为父亲。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的《给父亲的一封信》一文中,谭文斐提到因为两次医疗纠纷,父亲的职业生涯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自己也因此“立志”不学医。父亲临终前却嘱咐谭文斐:“外科医生离不开麻醉医生,麻醉工作风险高,没人愿意从事,你是我的儿子,我希望你能勇挑重担。”

      从事麻醉工作过程中,谭文斐开始理解父亲。他不仅挑起了麻醉医生的担子,还自我加压。

      2016年,一如在贵州付出11年青春的父亲,谭文斐主动申请援疆。据新华社报道,谭文斐的到来提高了当地医疗团队的水平,改变了当地居民“有病干等”的状况。上到78岁高龄的老人,下到出生仅26天的婴孩,都在他手中顺利渡过麻醉这一关。

      对于河北涉县关防乡后池村的村民而言,他们要挑起的是脱贫的担子。贫困的大山已经压了这个小山村千百年。

      上周,新华社报道了这里的一群“搬穷”的新愚公。后池村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跟着一名退伍回村的支部书记,战天斗地,开山修路,硬是扛走了贫困大山。

      没钱、没设备、没技术,拿什么搬贫困大山?后池人靠的是比山上的石头还硬的骨头。67岁的老大娘史河真,每天裹着头巾扛着铁锨去修路。她是在替老伴儿和儿子出工。老伴修路时突发脑溢血不能上工了,她让儿子顶上。没多久儿子出车祸,多根肋骨骨折,史河真就自己顶了上来。

      今天是春运第一天,亿万人开始踏上回家的路,期待着与家人团圆。别忘了给在外打拼了一年的家人一个拥抱,扛起一个家不容易。也别忘了那些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的工作者。

      新华社本周报道了用青春守护秦岭之巅“云端小站”的“90后”和刚刚走上铁路乘务员岗位的“00后”们。正是他们扛起了岗位上的担子,更多人的回家之路才能更顺畅。

      (本报评论员张典标)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