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论坛
    坚持党的领导 决胜脱贫攻坚
    发表时间:2020-05-08 来源:党建网

    尹家和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工程的提出和推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社会领导等多方面,发挥价值引领、政策谋划、组织支持和社会动员等作用。

     

    彰显初心,吹响脱贫号角

      脱贫攻坚工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党的思想引领将这份初心和决心传递到整个社会,为脱贫攻坚工程的推进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是思想动员,催生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自我意愿。通过正确舆论导向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理解并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唤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贫困人口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助力形成“造血式”扶贫的长效机制。二是明确使命,确定全面脱贫的目标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成为脱贫攻坚工程的总体性目标。三是创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扶贫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和政府领导亿万人民摆脱贫困的历史经验,丰富完善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统筹谋划,布局脱贫战略

      中国共产党基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基本国情,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制定了脱贫攻坚战略和政策,为脱贫攻坚指明了道路和方向。首先,制定战略规划,提高政治站位。中共中央将脱贫攻坚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其次,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系统阐述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中提到扶贫脱贫的“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实现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方面精准。主张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指明了发展生产、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五个脱贫路径。其三,提供了政策资源,指明脱贫攻坚的实现路径。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三五规划》等中央指导性文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跨多部门的“1+N”政策体系。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

     

    全党动员,发挥组织优势

      党的组织体系由党中央统一领导,纵横交错的立体的组织体系,遍布中央到农村各个层级,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展现了巨大组织优势。一是全党动员,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等一系列体制机制。二是统筹全局,形成各地区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脱贫攻坚的局面。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协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成立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形成组织合力。三是党建引领,结合扶贫开发,强化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以党建引领扶贫工作,通过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严肃党风党纪,密切组织监管,推行扶贫资金阳光管理,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进入扶贫工作队,提高贫困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作者为上海习近平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网站编辑:杨丽珺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