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党史故事
为何称他是“大师的大师”
发表时间:2016-08-26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陈毅参观清华大学与校领导合影,左一为叶企孙。

 

  叶企孙这个名字对于一般人而言并非耳熟能详,但在他门下受业的弟子,名谓则是振聋发聩——华罗庚、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正是这一个个俯仰天地的大师,成就了清华的黄金一代,而叶企孙也被称为“大师的大师”。

  出生于1898年的叶企孙,幼时入学著名的敬业学堂。在新式学堂里,熟悉的国文、经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西算、理化等新式课程日渐主流。耳濡目染,叶企孙开始喜欢上了理化课程,逐渐偏离了成为国学大师的既定方向,转而走上另外一条人生道路。

  1918年,叶企孙登上赴美留学的“南京轮”,远赴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实验物理博士学位,师从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教授布里奇曼。

  叶企孙学成归国之时,恰逢清华学校在1925年创立大学部。在清华教务长梅贻琦的力荐之下,27岁的叶企孙到清华出任物理科副教授,担当起了筹建物理系的重任。为了解决物理系师资严重不足的窘境,叶企孙开始着手招募物理人才。第一个进入叶企孙视线的是吴有训。1928年的深秋,吴有训欣然接受了叶企孙的邀请,加入了清华物理系。为了表示对吴有训的尊重,叶企孙将他的薪酬水平定在了全系最高。在叶企孙身体力行之下,尊师重教之风在物理系深入人心,而正是凭借这一精神,叶企孙令清华物理系吸引了一批名家前来受聘,包括熊庆来、萨本栋、张子高、周培源等等。欧美著名学者也被吸引到这里短期讲学。短短几年间清华物理系成为了名师云集、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叶企孙时常说,学习好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科学家,关键在于是不是具有创造性。李政道在走向国际级大师的道路上,同样离不开叶企孙。叶企孙发现班上有个学生总是低头看书,不听他讲课。可到了提问环节,该学生又总是对答如流。于是师生间有了以下对话:“你能看懂这本教材吗?”“能,快看完了。”李政道紧张地说。“既然都能看懂这本书,还来听我的课不是浪费时间吗?”李政道不敢回答。看着低头不语的李政道,叶企孙笑着说:“以后再有我的课,你可以不来听了,我批准你免课。但实验你必须做,绝对不许缺课。”在之后的一次电磁学考试中,李政道信心十足交卷后,却只得了83分。叶企孙告诉李政道:“你的理论成绩几乎得了满分,但实验成绩拖了总分的后腿。如果实验不行,理论分数永远不可能得满分。”李政道从此更加脚踏实地以理论结合实践潜心学习。1946年,政府选派数理化三方面的优秀研究生去美国深造,叶企孙推荐了李政道。正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李政道还不满20岁。破格推荐如此年少之人赴美,一时引起各方争议。但事实证明,叶企孙的慧眼成就了一个物理学大师。仅仅11年之后,李政道和师兄杨振宁一道便在美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无论是在引进师资、招生还是在日常教学中,叶企孙始终强调“重质不重量”。从1925年叶企孙创建清华物理系,到1929年成立理学院,从这里走出来的清华毕业生日后构建了共和国尖端科学应用与研发的脊梁。在23位“两弹一星”功臣之中,有9人是他的学生,2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唐明涛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