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党史故事
身边工作人员眼中的陈云
发表时间:2016-12-02    来源:中国档案报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贴身秘书见证经济改革者的思考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曾于1981年至1985年担任陈云的秘书。当时,正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由酝酿到实行、由农村到城市、由局部到全面,逐步展开的时期,朱佳木有机会就近观察和了解到陈云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

  1982年5月的一天,朱佳木被叫到陈云办公室,陈云将几张写满铅笔字的便条纸交给朱佳木,说这是他过去写的一个提纲,原来打算把它写成一篇文章,但现在没有精力写下去了,让朱佳木拿去收起来。朱佳木回去一看,发现讲的是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便一口气看完。看后,朱佳木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当时理论界、经济界正在讨论这个问题,但还没有看到哪篇文章论述得像这份提纲那样透彻,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像这份提纲那样好。于是,朱佳木想,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能压在自己手里,要想办法把它发表出来,让它发挥作用。那时,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正在编辑《陈云文选》,朱佳木便把复印件送给他们。他们经过研究,决定在中央文献研究室主办的《文献和研究》上发表,题目就拟为《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此时文献室还在编辑《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书,于是又决定把它收到这本书里。文章发表前,编辑部门要求注明文稿的写作时间,朱佳木便问陈云,陈云想了想,说“记不清了,反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写的”。根据这个情况,朱佳木由那几张便条纸中夹着的一张也被用来当稿纸的台历判定,写作时间为1979年3月8日。朱佳木回忆说:“后来听说,陈云同志在1979年初曾在小范围里讲过这份提纲的意思,当时的中办研究室还在有关同志中作过传达。”

  近些年来,朱佳木又从一些书刊中得知,李先念早在1979年2月22日听取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汇报时就说,他同陈云同志谈过在计划经济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为补充的问题,说他们的意见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个补充,不是小补充,而是大补充”。另外,李先念在1978年9月国务院务虚会上作总结讲话时说了一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句话虽然在会后印发的文件中没有写上,但当时在场的人听到了,而且记了下来,作了传达。朱佳木说:“有人写文章说,这个话‘显然是从陈云1956年的三为主、三为辅脱胎而来的’。而据我分析,这个话本身就是由陈云同志提出,通过李先念同志讲出来的。”由此判断,陈云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概念的时间,比他写那份提纲至少要早6个月。

  朱佳木补充说,需要说明的是,“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这两个词最初是相互混用的,都是指在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在陈云同志那份提纲手稿中,这两个词都有。但提纲发表前,十一届六中全会已经开过,十二大报告正在起草,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用的是‘市场调节’,十二大报告稿根据陈云同志后来的提法,明确写上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所以,编辑部门为了统一提法,在征得他本人同意后,将手稿中的‘市场经济’改为‘市场调节’。1995年,《陈云文选》再版时,被改为‘市场调节’的地方索性按手稿全部还原成‘市场经济’。”

 

  “15字诀”创立者的生活里同样实践着哲学思想

  现在某银行工作的曾宪林,曾于1985年在陈云身边当公务员,第二年担任陈云的警卫工作。至今,曾宪林还记得第一次与首长见面时的情景:“负责同志向首长介绍了我的有关情况后,首长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我是湖北人,他一听笑了笑——湖北我晓得,鱼米之乡嘛。第一次见面只觉得他平易近人,并不是很严肃的,只觉得他是一位可敬的老人、长者。”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是陈云在练毛笔字时曾经多次写过的句子。他有个习惯,当天写的字还要抽时间看一遍,然后才让收起来。有一次,他看完这幅字后,余兴未了,用手挠着头,若有所思地对曾宪林说:“这是我在延安的时候,研究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和电报之后得来的体会。‘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唯物论,‘交换、比较、反复’,是辩证法,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接着他问曾宪林:“你学过哲学吗?”曾宪林说:“学过。上高中时学过一点,来部队后也学过,但我学得不好。”

  这时,陈云对曾宪林强调说:“要学好。学好哲学对工作、生活都是很有用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会少犯错误。”没过多久,陈云就吩咐机关的负责人给曾宪林等警卫员发些哲学书与笔记本,要求他们把哲学学好,不时地还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在陈云身边工作,曾宪林受到影响很大,进步很快,才到这里工作一年,他就加入了党组织。曾宪林还说:“首长批阅文件很谨慎,有时批阅了还放一放,如果不是急件就放上一两天,再拿出来看。他的工作态度很慎重,生怕出现什么纰漏,给党和国家造成什么损失。可以说,他是在实践自己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字的内涵。”

 

  力倡节俭的“难以放弃”者也曾“浪费”过一回

  读书看报,是陈云一生的爱好。早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时,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他都始终坚持看书。尽管当时薪水很少,他仍节衣缩食买些有用的书籍,在工作之余阅读。他身边的警卫员说,首长最喜欢看的是有关鲁迅先生的书。其实,在我党第一代领导人当中,真正见过鲁迅的人很少,陈云却是个例外。他和鲁迅有过一面之缘,那就是1932年底的一个深夜,陈云受党组织委托,秘密到鲁迅寓所接走在此避难的瞿秋白夫妇。尽管时间非常短促,甚至来不及多说几句话,鲁迅的形象却深深地留在陈云的脑海里,再也无法抹掉。在“文革”那“靠边站”的日子里,陈云没有忘记要秘书把《鲁迅全集》等装在两个大铁皮箱子里,带到江西去。就是在江西“蹲点”期间,陈云重读了《鲁迅全集》的一些文章。鲁迅作为文化战线、思想战线上的伟大旗手,其“硬骨头”的革命精神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陈云。一位姓张的警卫员说:“首长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风倒,不迎合潮流,他的这种高风亮节,我看与他经常看鲁迅的书有关。”其实,在生活中,陈云同样是一个“难以放弃”的人。

  一次到浙江杭州,正逢陈云生日。于是,厨师“先斩后奏”准备了些海参、鱼翅和燕窝,利用这机会给他增加一些营养。当服务员刚端上一小碗鱼翅,陈云连连摆手,并显露不悦之色:“这东西太名贵,给我拿下去。”这时,在座的同志说:“都做了,算了吧,别浪费了。您老人家补点营养也好。”可是陈云一听更是不高兴:“这东西不能吃,全国还有人没过上温饱日子哩。今天宁肯浪费一次,为了下次不浪费,不然你们以后又会找一个借口给我做。”

  陈云政治上的原则性,在生活上表现为规律性、持久性,可谓表里如一。每天清早,陈云都要听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一次,收音机坏了,这可急坏了工作人员,于是,他们从机关里领了一台新收音机来。陈云晓得新收音机的来源后,坚决要退回去,并让长子陈元掏钱买了一台收音机。曾宪林说:“首长在穿衣上也是如此,内衣没补丁的很少,毛衣、毛裤都有补丁。他总是乐呵呵地对我们说,穿在里边暖和就行。就连一个剃须刀一用就是几十年,直到去世。”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马俊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