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郑柏峪:“回乡”十九载让荒漠变绿洲
    发表时间:2019-08-08 来源:《党建》杂志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国资委轻工离退休干部局退休干部郑柏峪,退休后19年坚守在内蒙古阿巴嘎旗查干诺尔苏木(乡)治沙还绿,奇迹般地让已土地沙化的查干诺尔起死回生,被人们称为“治沙专家”、“草原卫士”。2014年11月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被授予“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曾在查干诺尔苏木(乡)插队务农的郑柏峪,看到过去满目翠绿的草原正在变黄,富饶的沃土已渐沙化,决心要为曾经的草原天堂做点事。1998年底,为支持国务院机构改革,51岁的郑柏峪申请提前退休,毅然做了一名草原生态保护志愿者,将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草原。

      19年来,郑柏峪每年在北京与查干诺尔苏木(乡)之间奔波,最多一年当中跑过10余次。19年如一日,郑柏峪一直坚持在查干诺尔进行草原生态治理,探寻改善生态的绿色种植,付出了千辛万苦。最初几年,去查干诺尔交通不便,只能乘坐长途汽车,路况又差,一坐就是十三四个小时。在查干诺尔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因为缺水,不能洗澡。睡在蒙古包里,经常有虫子爬进被窝里。平日里,郑柏峪生活极其俭朴,但对草原生态治理事业十分慷慨。他拿出了15万元作为治沙治碱经费。常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为什么又苦又累又搭钱,还要干下去。面对他人的不解,郑柏峪说道:“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做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截至2017年,郑柏峪带领草原牧民播种碱蓬治理面积超过80平方公里。从卫星图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种植的碱蓬让已经沙化的荒漠呈现浓密的绿色。据专家实地考察估测,这些碱蓬每年可阻拦风沙尘土平均厚达20厘米,约130万吨。与此同时,淡化土壤改善了次生植物生长环境,动物也逐渐回归,查干诺尔又恢复生机。

    网站编辑:白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