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草原里的“牛书记”:脱贫致富有“牛”招
    发表时间:2019-09-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中新网客户端通辽9月18日电(冷昊阳)在2019年全国两会结束之后,全国人大代表吴云波回到了位于内蒙古的家乡东萨拉嘎查。当汽车开进村里之时,道路两边的山坡上站满了村里前来迎接的父老乡亲,大家欢呼鼓掌,呼喊着他的名字……吴云波做了什么事情,可以让全体村民夹道相迎?这一切,要从10年前说起。

     

    吴云波。 冷昊阳 摄

      被村民“求”来的村主任

      从通辽市扎鲁特旗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这里位于大兴安岭余脉的环抱之中,是一个蒙汉相融的民族村,蒙古族占总人口的90%左右。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名叫吴云波,是一名健壮的蒙古族汉子,也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曾几何时,东萨拉嘎查是全苏木最穷的地方,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和放牧为生,但不科学的放牧种植方式经常导致导致草场退化、庄稼绝收。反观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告别了这种不科学的放牧种植方式,而且走出了贫困,开上了汽车,东萨拉嘎查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这一切的改变,当地不少村民都会提到2009年——那一年,30岁的吴云波当上了村主任。

      回忆起那段经历,吴云波也坦言,其实自己本没有计划来当村主任。当时,是村里不少牧民到他的家里来,希望这个头脑灵活、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带领大家走出贫困。

      吴云波告诉记者,虽然那时家里并不支持,但经过反复思考后,他还是决定:作为一名党员,自己有义务舍小家、顾大家,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增收。

     

    吴云波和村中的党员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村民选我,我就要担起责任。”吴云波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修路、修河道、重建小学。

      吴云波上任之初,有一件事,让村民至今还记忆犹新。东萨拉嘎查村委委员乌海香告诉记者,有一年汛期,因为水量较大,村里河道的堤坝不稳。为了抗洪抢险,生着病的吴云波硬是从医院出来,带着输液用的吊瓶,开车去沈阳购置加固堤坝的材料。车上没有医护人员,吴云波就克服困难,自己给自己扎针。

      除了改善基础设施之外,如何能让村民走出贫困,吴云波也费了不少心思。当时,为了要到好的扶贫政策和补助,吴云波经常天不亮就从嘎查出发,早上六点到达领导家门口,只为了在领导出门上班时,可以聊上几句。

      “虽然的确为牧民们要到了一些政策和补助,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我不想做一个‘要饭的’,我们应该靠自己闯出一条路来。”吴云波说。

     

    合作社的牛群。 受访者供图

      牧民之家的诞生

      2012年,吴云波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如何能够不靠上级“输血”,做到自身“造血”?在反复思考后,他认为,村里肉牛养殖的基础好,科尔沁地区的牛肉在国内市场也颇有名气,便决定做肉牛养殖。

      但当时,村集体一没有钱,二没有地,要如何才能发展养殖?吴云波给出的答案是:从自己家里拿。

      吴云波先是想办法引进了200万元的资金,发现不够用之后,他又辗转陆续借到100多万元。最后,为了补足资金缺口,他甚至卖掉了自己养殖的羊和鸡,硬是筹集出了“第一桶金”。

      地也是吴云波是向家人要来的。当时,吴云波的父亲在村北坡有1300亩的林地,粗略估算至少价值两三百万元。他想办法说服了父亲,在林地上盖起了牛舍、仓库,还挖好了水井,买来第一批饲料。

      在解决了钱和地的问题之后,2014年1月,吴云波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注册成立了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

     

    玛拉沁艾力工厂。 冷昊阳 摄

      玛拉沁艾力,在蒙古文中是“牧民之家”的意思。吴云波希望,这个倾注了全村人心血的合作社,可以变成牧民脱贫致富路上温暖的家。

      但当时,习惯了各自经营的村民对这个模式并不了解,也没人敢入股,吴云波就先把自家的108头牛赶进牛舍,第一个入股。

      随后,他便挨家挨户地介绍加入合作社、规模化养殖的好处。他对村民们说:“吃着低保、骑个摩托,照样过一辈子,可我们不能这样过。”往后10天,全嘎查207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这个数字,占到了全村牧民数的90%以上。

      就这样,牧民之家正式成立了。

     

    吴云波和牛群在一起。 冷昊阳 摄

      带领村民发“牛”财

      “农民变股民,股民再就业变工人。”在这样的经营思路下,东萨拉嘎查的牧民走向了奔向小康的“快车道”。合作社开张后的第一年,就给村民分红80多万元。得益于吴云波敢打敢拼的这股“牛”劲儿,以及养牛带来的可观效益,村民们也将吴云波称为“牛书记”。

      但吴云波并没有被短暂的成功拴住脚步。他敏锐地认识到,要想真正地富裕起来,必须变单纯的肉牛养殖为产业深加工。于是,吴云波带领大家于2014年建饲草料基地,2015年成立奶制品厂、餐饮公司和牛排店,2016年建立通辽直营店、宁波销售处和合作社鲁北分社……“从草场到餐桌”的产业结构在牧民之家变成了现实。

      得益于全产业链的发展,合作社养殖肉牛的产品附加值也一路上升,一头牛从深加工前的平均1.5万元涨到了现在的2.4万元。

      牛价的增加,也是村集体收入和牧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合作社的总资产已经从初创时的550万元增长到4200万元。五年间连续分红600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由2010年的57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5800元,帮助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玛拉沁艾力生态民俗旅游区。 冷昊阳 摄

      脱贫攻坚的路上,吴云波从来没有“歇歇脚”的想法。在肉牛养殖蒸蒸日上的同时,这个“不安分”的人,又把眼光投向了乡村旅游。

      2019年6月,吴云波在阿拉坦大坝脚下承包了3000亩集体联合牧场,开发成立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生态民俗旅游区。经预计,这个旅游区每年可分给嘎查村集体4万元的收入,同时吸收嘎查农牧民就业,提供长期就业岗位52个、季节性就业岗位68个,预计每人每年就业增收1.5万元左右。

      “玛拉沁艾力就是牧民之家,希望在这个品牌做大做强之后,能够同牧民共享品牌,以帮助更多的人脱贫摘帽、发家致富。”吴云波说。

    网站编辑:白梦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