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文库专题类 > 《党建》杂志文库
10位党员志愿者的故事
发表时间:2017-06-02    来源:《党建》杂志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10位党员志愿者的故事

 

  编者按: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这是志愿服务的永恒主题。本期刊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的10位优秀党员志愿者的感人故事。与此同时,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党建》杂志社与北京交通台合办的“党员小故事”,也将传递浓浓的暖意。

 

张军文:百姓人家的“志愿哥”

  1979年出生的张军文,现任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共资源部部长、广州市志愿服务督导团成员。

  提起“志愿哥”张军文,在广州公益界很有知名度。在福利院孩子们的眼里,张军文是一位“好爸爸”,和蔼可亲,对他们关怀备至。在老人院的爷爷奶奶眼里,张军文是他们的“好儿子”,热情孝顺,逢年过节总会来看他们。他从事公益事业十几年,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小时,先后组织了上百次公益活动。广州青年志愿服务“飞扬奖”每年都是榜上有名。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周围的志愿者这样评价他:“这些年,他一直在忙于公益事业,用真情实意从事着社会公益活动,一步步扩大志愿者团队规模,扩大社会影响力。”

  经过不断总结和思考,他编制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逻辑模式的探讨与应用》《志愿者工作组织发展价值与伦理》《志愿服务中的项目管理》等志愿者培训教材,将志愿服务与教学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自己从事志愿服务的经验体会传授给更多有志于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人们。如果说,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有什么回报的话,张军文说,最好的回报有三个,“一是能帮助更多的人,二是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三是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周浩:身在海关心系志愿服务

  41岁的周浩,现任广东省省直青联常委、副秘书长,东莞海关统计科科长,黄埔海关学雷锋志愿服务机关分队副队长等。多年来,他积极筹划和推进社会志愿活动,在组织关爱慰问外来务工人员、助学帮扶农民工子女、关注和服务“三农”、扶贫助困模式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

  周浩积极组织针对农民工子女等群体的困难扶助,以湖南安仁县平背乡岩下村小学作为长期扶助对象,关爱留守儿童。每年春节前夕、“六一”前后,还要组织青联委员前往东莞长鸿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助学扶困活动,先后以“N+1”结对模式资助20余位贫困学生,形成常态化助学志愿机制。

  周浩带动身边更多同事和朋友,走入志愿服务事业中,同时携手河南团省委驻粤工委、河南省南阳市委驻莞工委等,赴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罗陂村开展“青商助力、共创梦想”扶贫关爱活动,积极动员协调企业参与产业扶贫,设立农产品销联项目,组织当地劳动力外出务工,促进增强自我“造血”和增收能力,探索创新帮扶模式和扶贫新路,力争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早见成效。◎

  

张妍:“阳光海口”播撒大爱

  张妍于2003年7月从海南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2010年担任校团委办公室主任、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现任海口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

  张妍参加工作后热衷于志愿服务工作,她与海南省特殊教育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发起了面向盲聋儿童的“一米阳光”爱心助残活动。8年来,从最初十几个人参加的活动,发展到现在具有一定专业性与组织规模的品牌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0年,张妍在学校团委工作期间,开始分管全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她结合学校实际,修订了志愿服务规范化标准,提出并实施“五定”志愿服务规范、“五化”志愿服务建设标准和“五度”志愿服务考核要求等。在新的志愿服务理念指导下,张妍精心打造了在海南省内形成一定影响的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

  “阳光海口”志愿服务行动就是在专业志愿服务理念指导下推出的第一个品牌活动。这是以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建设为主题,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为出发点,由十几个专业志愿服务项目所组成的长期性志愿服务行动,开创了省内专业性、常态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先河。◎

  

苏俐:真诚为民的路政队长

  41岁的苏俐现任河北省高速公路路政总队副大队长。他被誉为高速路上的“好人雷锋”、“及时雨”。他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第一个创建了“学雷锋爱心执法”车队,同时创建推行了“学雷锋爱心执法工作法”。赶上了雨雪天气,他主动让行走困难的人们搭车回家。烈日炎炎的盛夏,他免费接送考生们赶往考场。节假日里,他多次带领志愿者赴灵寿、赞皇、行唐、井陉等贫困山区,扶危助困。

  2005年,苏俐从部队转业到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工作,成为一名路政队员。他上路巡查时,发现一些司乘人员与路政人员常常产生矛盾。因为个别执法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导致一些司乘人员对执法人员产生抵触和反感,甚至发生口角和摩擦。苏俐总想着怎样才能构建既严格执法,又能以真情、真爱为司乘人员服务的双赢之路。“正路先正人,己正路才正”,这10个字一直是苏俐对自己的硬性要求。他常常强调自身作为,通过严格要求自己而去影响别人。经过探索与实践,他归纳了高速巡逻所遵循的“十二字方针”:逢人必问、逢车必停、逢事必管;并且总结出“三礼工作法”:第一道敬礼缓和矛盾,第二道敬礼处理案件,第三道敬礼好言相送。他说:“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真诚为民。”◎

  

甘沛涛:年过古稀热情捐资助学

  年过古稀的甘沛涛,从事教育工作34年,2001年从小学校长岗位上退休后,依旧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现任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2004年,他发起成立了“参苗爱心助学协会”,旨在救助帮扶贫困学生。协会成立十几年来,募集助学资金30多万元,救助贫困学生近百人。他带领协会的志愿者,进企业、下基层、入农户,走街串巷,先后动员58位老同志、67位私营业主加入爱心协会。

  2006年,万良镇苇芦村一个8岁女童患了白血病。为了救助幼小的生命,甘沛涛和协会志愿者几次面向社会各界募捐。前后募集捐款8万余元,分3次送到医院。2007年,万良镇万才村一个特困学生考入抚松六中。他和协会志愿者多次为这个学生募捐,3年累计资助1.2万元。后来,这个学生又如愿考入长春汽车厂专科学校。甘沛涛组织协会志愿者再次动员爱心人士捐款,又给这个学生送去近万元的助学款,让他如期入学。

  2013年,一次下乡走访中,甘沛涛了解到,朝阳村有一个贫困留守女童。随后,他为这个女童联系到助学协会,每年提供600元的跟踪帮扶善款,自己还掏钱为女童买衣物和学习用品。◎

  

王勇:事业有成不忘回报社会

  40岁的王勇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人,现任广东东莞益生膳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慈善协会副会长、河南太康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等。历经多年商海打拼,他事业有成,致富不忘爱国,尽力回报社会,慷慨出资300多万元,用于改善家乡敬老院孤寡老人的生活,同时,捐资助学、扶危济困。

  2014年初,一心想为家乡做点贡献的王勇,把公司迁回老家太康县。他看到朱口镇敬老院孤寡老人的生活条件较差,便买来太阳能设施、冰箱、冰柜等捐给了敬老院。他把敬老院的50名孤寡老人视作自己的亲人,每个月都要过去送米面油肉和日用品等。

  王勇有一个笔记本,上面留有太康县一些中小学负责人的电话号码。“有了这些电话号码,我随时可以和学校联系,了解学校的需求。”2015年8月,王勇在与太康县城郊乡吴坝口小学校长贾廷军通话中,了解到该校缺少教学设施。于是,他出资5万多元,给学校添置了滑梯、课桌和儿童床铺等。位于太康县朱口镇的一所小学,教学设施简陋。2014年,王勇与该校校长朱海阳联系后,为学校配备了空调和电脑等设备。◎

  

宋礼:感恩之心维护民族团结

  64岁的宋礼,在上世纪70年代从宁夏逃荒来到新疆若羌县,得到过当地村民的救助,他一直没有忘怀,感恩戴德。改革开放之后,他用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他始终用心去做维护民族团结的事,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兄弟摆脱困境,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2001年,当地发展红枣产业,宋礼自家的地全部种上了红枣,同时,他很快掌握了红枣管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仅红枣收入就有几十万元。自家的红枣种植有了业绩,他也不忘乡亲们,一方面帮忙管理枣园,一方面打开红枣销路。从2006年起,宋礼每年还要出钱买上十几吨烧煤,送给村里的残疾人、低保户、孤寡老人,帮助他们过冬。

  宋礼是个铁血男儿,却有着一颗柔情似水的心。这些年,他花费40万元用于扶贫帮困,对此,家人一度很不理解。可是,一想到从过去吃不饱、穿不暖,再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举目无亲到全村民族团结一家亲,他还是坚守自己的信念:知恩不报枉为人。正是因为各级领导的鼓励和关心,各族父老乡亲的信任和依赖,让宋礼更加坚定了扶贫帮困的信心。在他苦口婆心地说服下,家人也由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支持。◎

  

王永华:让爱心永驻海河之滨

  王永华在职时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与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结对帮扶,通过社会公益活动为困难群众募集捐款。退休之后,她又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曾担任天津市和平区志愿者协会会长,把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志愿服务事业。

  在各级组织的指导帮助下,她积极推动志愿者注册招募工作,目前,注册志愿者已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8%,志愿者团队增加到238个。她组织实施了“爱心助空巢”、“关爱农民工”、关爱“流动花朵”、关爱“老雷锋”等志愿服务项目,使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爱心助空巢”志愿服务项目,如今已有502名志愿者与473名高龄体弱的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项目,她组织志愿者开展了给环卫农民工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传统佳节送亲情、特殊困难帮解难等系列服务活动。她还主动与经营水果的患病农民工结成帮扶对子,多次捐款,帮助患病农民工走出困境。关爱“流动花朵”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每年走进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结对帮扶孩子,同时,为农民工子女开展体检、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文化娱乐等志愿服务。目前,受助农民工子女有1400余人次。可喜的是,还有500余名农民工注册成为志愿者,他们为现代城市的建设注入情感的活力。◎

  

葛才贵:“民调达人”保一方平安

  他是一位基层人民调解员,曾经不顾个人安危,制止了十余次冲突。他拖着残疾的腿,走遍两个乡镇的58个自然村,累计调解600多起民间纠纷,为病残人群提供法律救助30余次。

  他叫葛才贵,被人们誉为“民调达人”。说起顺利调解的秘诀,葛才贵说:“真的没啥,就是想着用自己的身子挡住一些情绪冲动的人们,咱们有话慢慢说。”

  葛才贵自1994年担任山西省灵丘县落水河乡司法助理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他自费注册了“平型关普法网”等网站,转载法律常识、典型案例等,解答群众咨询,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目前,该网站的访问量已达十几万人次,留言有近万条。

  在一次次调解纠纷中,葛才贵接触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工作之余,葛才贵从点滴做起,当了一名爱心义工。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已有400多位爱心人士参与到义工服务中。2010年11月,葛才贵发起成立了平型关义工联合会。他要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几年来,平型关义工联合会组织各类爱心公益活动130余次,会员先后资助困难学生500余名,救助病残儿童20多人,探望慰问孤寡病残老人50多人,救助重病患者8人。◎

  

喻小萍:情系社区建设“万家欢”

  67岁的喻小萍家住江苏省南京市仙林街道社区,现任“万家欢”志愿服务队总队长。这支志愿服务队主要由退休职工组成。平日里,服务队成员参与社区的环境卫生、邻里互助、矛盾化解、群防群治、安全巡查等社区管理工作。这支志愿服务队已经成为仙林街道离不开的一支社会治理力量。

  每天早上,喻小萍都要进行小区垃圾分类检查工作,然后,还要与服务队成员巡查小区内的环境保洁、邻里安全等。喻小萍对小区里哪家有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哪家老人身有残疾或患有疾病都了如指掌。正是因为喻小萍总是在群众需要的时刻出现,小区的老人们都会说:“有事找子女找不到的,找喻阿姨肯定能找到!”

  在“万家欢”志愿服务队里,不少志愿者都是社区健身队、合唱队、舞蹈队的骨干,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喻小萍时常动员街坊邻里参加文体活动。现在,她所住的小区里,已有一个合唱队、两个舞蹈队、4个健身队,参加文体活动的总人数近千人。●

网站编辑:王高林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