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为了独龙族群众的生活更幸福——记“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乡长孔玉才
    发表时间:2020-06-09 来源:《党建》杂志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为了独龙族群众的生活更幸福

    ——记“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乡长孔玉才

    王靖生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中国独龙族唯一聚居区,总人口4000余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偏僻、贫穷、落后”曾一度成为独龙江的“代名词”。

      2012年6月,32岁的独龙族干部孔玉才服从组织安排,从贡山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岗位上,以新农村指导员的身份回到家乡独龙江乡马库村,扎根脱贫攻坚第一线。4年后,他由独龙江乡党委副书记提升为乡长,主抓扶贫工作。2018年底,独龙江乡实现整乡和独龙族整族脱贫。2019年,独龙江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余元。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独龙族汉子,孔玉才参与和见证了独龙族“一步跨千年”的时代变迁。去年,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荣誉称号。

      

    回乡驻村助脱贫

      “那一年,正赶上马库村整村易地扶贫搬迁,说服动员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就摆在我面前。”2012年6月,孔玉才被分配到乡里最南面不通公路的马库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钦兰当村民小组,并担任马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点长。这里山陡谷深,基础设施落后,独龙族群众又散居在河边、山腰或森林深处,即便只有70多户人家,孔玉才也用了整整2个多月时间才把全村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光走访笔记就记了3大本。

      入户走访,了解全村情况只是第一步。整村易地扶贫搬迁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好土地置换关系?如何说服群众离开世代居住的老村子?如何保障他们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这些问题时刻萦绕在孔玉才的脑海里。

      “我是本民族,又会讲独龙族语言,这给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在宣传动员群众搬迁时,孔玉才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我跟乡亲们说,安置点的房子比茅草房好,是钢筋、水泥和砖头盖起来的,既漂亮又宽敞还牢固。乡亲们却说,搬下来后总不能把钢筋水泥砖头当饭吃吧?我说,新安置点很快还要修建柏油路,出行会很方便。乡亲们却说,买不起交通工具还是不方便。我说,将来可以种植草果、重楼等赚钱致富。乡亲们却说,还是在老村子种苞谷、土豆可靠……”这让孔玉才哭笑不得。

      “请乡亲们相信我,搬迁是党委政府为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而决定的。我是共产党员,可以代表党组织承诺,搬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这样,孔玉才凭着一股“走破脚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的韧劲,终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2014年,马库村的整村搬迁顺利完成。

      “我们老百姓只相信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玉才乡长当年苦口婆心承诺的美好生活,现在都实现了。”马库村村民迪志新现在是草果种植大户,他的草果林就在新安置点附近。他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孔玉才等驻村干部的耐心帮助,我们全村人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永葆本色为乡亲

      2014年7月,孔玉才被组织委以重任,升任独龙江乡党委副书记。从工作点长到乡党委副书记,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之后,他大多时间奔走在纵长97公里的独龙江河谷,参与完成了全乡28个安置点的安置工作。

      如今,孔玉才驻村的马库村已成为全省小康示范村。全乡1100多户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钢混结构宜居房,彻底告别了木楞房、篱笆房。

      “老百姓虽然住上了新房,但我们每年半年封山的现状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还是受到很大影响。”这时的孔玉才心里仍然没有释然。

      2014年4月10日,独龙江隧道贯通,标志着独龙江乡的独龙族群众将彻底告别半年封山的历史。“天堑变通途。这是我们独龙族群众的又一次‘解放’。”说起独龙江乡不再封山,孔玉才感觉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2016年3月,一心一意谋划独龙江乡发展、独龙族脱贫的孔玉才当选独龙江乡乡长,他深知这是上级党组织和独龙族群众对他的最大信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不当“乡太爷”,永葆本色为乡亲。为了安心工作,孔玉才把妻儿从县城接到了独龙江乡。

      “孩子在乡里上小学,肯定没有县城学校的条件好,但为了支持他爸爸的工作,我们只能委屈孩子了。”孔玉才的爱人虽然心有不满,但却一直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丈夫。

      在对独龙江乡进行深入调研后,孔玉才与乡党委班子成员进一步达成共识,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民生为本、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让独龙族群众真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

      

    为民福祉不停歇

      2018年底,独龙江乡实现了整乡和独龙族整族脱贫。

      受独龙族群众委托,2019年2月,孔玉才和独龙江乡党委班子成员以“乡党委”名义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欣喜地报告独龙江乡独龙族整族脱贫的好消息。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了信,勉励乡亲们:“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2019年“国家扶贫日”前夕,孔玉才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荣誉称号。“这个奖,我是代表独龙江乡干部群众和帮助过我们的各界人士来领的,荣誉属于大家。”孔玉才在颁奖仪式上这样说道。

      2019年10月1日,因怒江美丽公路全线开工建设和独龙江乡整体发展需要,按下“暂停键”两年的独龙江景区重新对外开放。

     

    孔玉才(左一)与同事下乡途中。

     

      “下一步来咱们独龙江旅游的人肯定很多,村里闲置的鱼塘你承包经营起来怎么样?”一天,孔玉才找到献九当村的丁尚华,鼓励他搞乡村旅游发家致富。

      “乡长,我的农家乐效益不景气,我缺少资金,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丁尚华为难地说。32岁的丁尚华,是独龙族青年中为数不多的回乡创业者,他有几年在省外打工的经历,看到家乡发展快,就返回家乡发展农家乐。

      “有意愿发展乡村旅游的群众,大部分缺乏启动或周转资金。独龙江景区开放后,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客栈会火起来,乡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需要研究怎么扶持一部分群众发展旅游业。”孔玉才在乡政府会议上说道。

      通过实地调研和反复研究,乡党委政府决定把村集体经济和乡村“农家乐发展项目”齐推共进,最终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目的。

      “得到政府扶持资金后,上半年就有了6万元的收入,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应该超过10万元了。”丁尚华高兴地说道。在孔玉才等人的帮助下,他得到村集体经济60万元的扶持,承包了村里2个鱼塘。但丁尚华获得的扶持资金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保证本金不流失的基础上每年上缴村里6万元。同时,他还得到10万元旅游专项扶持资金发展农家乐,现已有6名村民在丁尚华开办的农家乐打工,每人每月可收入2500元。

      “我们不仅要把过去简单给钱、给物和不问扶贫成效的做法彻底摈弃,而且要让扶贫资金发挥带贫作用。”孔玉才说,现在他们在不断摸索和实践长效扶贫机制。去年,独龙江乡共有25户村民得到发展农家乐的扶持资金,每户10万元,他们每年要帮扶3名以上相对贫困的村民。

      “我们一定把总书记回信的重要指示,转化为推动独龙江乡发展的强大动力。”孔玉才说,一年来,独龙江乡狠抓脱贫成效巩固、生态农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层党建、群众素质提升等工程,用实际行动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落实落细。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7.4%下降至2019年的0.34%。独龙族群众仅在乡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户均超过了1.5万元,80%以上的家庭拥有了机动车。

      (作者单位:怒江报社)

      (责任编辑:孙进军)

    网站编辑:王 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