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李文朝:创作更多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诗歌作品
    发表时间:2017-12-07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完全符合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客观现实。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必然对民主法治、精神文化方面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诗歌被誉为文学中的文学,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鲜花、甘露。当代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应该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和时代担当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掘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满腔热情地创作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诗歌作品,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锦上添花。

      那么怎样创作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优秀诗歌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我们必须紧密联系诗歌创作实际,认真学习领悟,扎实落到实处。

      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代优秀诗歌创作,必须注意从中华诗词的名篇佳作中吸取艺术营养,传承文化血脉。以传承弘扬中华诗词文化为己任的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界,在新时代促进中华诗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更应该承接更多的历史担当,创造更多的时代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文化战略。中华诗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必然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华诗词的价值和作用。他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认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并带头赋诗填词,把诗情画意引入了伟大中国梦。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出台。《意见》突出强调要“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动画片、出版物等的扶持”。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重申加强扶持中华诗词等传统文艺形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入新时代的广大诗人词家和诗词爱好者,一定不辜负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注意总结发扬在完成中宣部交办的《诗词飞扬党旗飘》《时代楷模发布厅》、歌颂“优秀共产党员”系列、“英模人物”系列、“最美家庭”系列等新时代创作任务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虚心学习新诗界朋友紧跟时代步伐的澎湃创作激情,扎实推进传统诗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以传统诗词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把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真正落实到诗词创作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倾向,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作更多的时代精品,为践行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尽到匹夫之责和绵薄之力。(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责任编辑:陈蓉)

      

    网站编辑:付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