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新版党建网2016 > 征文
【鲜红的党旗】任坪:井冈翠竹
发表时间:2016-09-26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初到江西,适逢当地的梅雨季节。雨雾笼罩中,汽车进入到井冈山所属的罗霄山脉,车窗前不时闪过一丛丛翠绿,将我们从单调乏味的发动机轰鸣声和昏昏欲睡的疲倦情绪中倏然唤醒——那鲜活灵动、富于穿透力的颜色,那挺拔屹立、昂扬向上的身影来自井冈地区随处可见的毛竹。

  竹,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因四季青翠,凌霜傲雪,被人们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在我国古代更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而毛竹正是众多竹类植物中在全国分布最广、最为普通的一种。我的家乡也有毛竹,与它们相比,井冈山的毛竹既没有蜀南竹海的苍劲秀颀,也不如越溪河畔摇曳多姿,但它在平凡朴素中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燃烧自己使井冈山成为照亮红色中国的第一朵燎原星火。

  井冈翠竹是坚韧不屈的竹。它的主干看上去并不十分高大魁伟,但它的发达根系可以深达地下数千米。原来,毛竹在栽种后的五年时间里,它的地面部分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生长,而是把所有的养分用在了发展地下根系上。五年后,无处不在的强大的根会让竹子就像被施了魔法般,短短半年时间里地面部分猛蹿到近三十米。遥想七十多年前的井冈山,刚经历反革命政变腥风血雨的中国共产党和初生的人民军队正是如同这新栽幼竹一样,深深地扎根于井冈山这片艰苦的大山中,紧密地与当地人民结合起来,默默地吸取革命养料,坚定不移发展群众基础。这时候,井冈翠竹是毛泽东头上的斗笠,是朱德肩上挑粮的扁担,是无数革命军民运送生产物资的背篓和大筐。而最终,正是凭着坚贞朴实的毛竹精神,实现厚积薄发,使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成为引领中国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与航向。

  井冈翠竹是谦逊团结的竹。远处看去它们密密层层,相互簇拥,仿佛铜墙铁壁,苍翠中蓄积着催人奋进的力量;走近细看但见外直中空,虚怀若谷,宛若身着橄榄绿的士兵,敲击时发出清净悠远的声响。回忆当年:“三湾改编”的途中,它们燃烧的火焰曾温暖过无数战士的胸膛;团结农民运动武装的谈判中,它们曾是照亮大伙前行道路的火把;“朱毛红军”胜利会师的画卷中,它们曾留下自己的身影;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大会上,它们曾见证克服消除悲观主义的希望……昔日井冈山顶种下的一棵棵嫩竹,在历经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战斗,无数次拨乱反正斗争的历程后如今已蔚然成林: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和发现和纠正自身的错误,早已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燃烧的火焰淬炼为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作风与法宝。

  井冈翠竹是战斗奋进的竹。看整体,它笔直尖锐,根根竹梢直刺长空;观局部,它凛然有节,片片竹叶迎风而动,透露出的不屈意志与战斗精神令人心驰神往,重回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它曾是巡逻放哨赤卫队员手中的梭镖与竹枪,它曾是黄洋界保卫战中反动军队脚下埋伏的竹钉,它曾是红军洞前掩护受伤战士的那一丛碧绿,它曾是穿梭敌我交通员手中拎着的那口竹箱……浓密的翠竹掩映下,两百多平方公里的井冈山地区成为工农红军与根据地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游击战,先后粉碎敌人三次“进剿”的有利战场;秘密的竹林宿营地,成就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的总结诞生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典范与榜样。

  井冈山的竹是与时俱进的竹。回首历史,井冈翠竹的功绩永远值得铭记;立足今天,革命老区正在焕发崭新的时代光彩。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新起点,浑身是宝的井冈翠竹又接过了振兴红色旅游发展的重担:从游客餐桌上的全竹宴到画家画板前的竹林景观,从特色食品商店的竹筒饭到特产超市里的竹纤维毛巾……以竹资源开发为先导,井冈山包容并蓄,先后打造了杜鹃山、井冈碑林、黄洋界战场等景点,走出了一条立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产业之路。

  告别井冈,雾收雨歇。一阵春风带来竹林的清香,温暖了我们再次启程的归路。(作者系四川省宜宾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责任编辑:郭慧)

网站编辑:唐明涛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