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张宜昌:新中国里成长 新时代下奋斗
    发表时间:2019-11-14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雄鸡高唱报天明,

    五星红旗在心中;

    每逢十一神州颂,

    何人不起爱国情。

      每逢佳节,我都能收到大量歌颂祖国的稿件。拜读那些饱含深情的诗文时,我总会想到,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小案例。在新中国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我度过了平安快乐的童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我像一株赢弱的高粱苗一样茁壮成长、拔节吐穗,从一介农夫成长为《辽宁个体私营经济》这本杂志的主编。每每想起这些,一股暖暖的感恩之情、爱国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我出生于农村,13岁时生活困难辍学,14岁到生产队当羊倌。白天,羊啃草我啃书;夜晚,别人入梦我入诗。青年时代,我不满足于脸朝黄土背朝天、顺着垅沟找豆包的日子,想要追求自己的理想。在当时改革开放大环境的影响下,我梦想能够用一支笔开启漫长生活的道路。这个梦想,让全村人笑掉大牙。面对冷嘲热讽,我自信地说:“等着瞧吧,我一定会成功的!”我把冷嘲热讽化作前进的动力,农活之余疯狂读书写作。终于老天不负苦心人,我发表了一篇篇的文学作品。1982年,我加入了沈阳市作家协会。

      那时,我信奉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凭借少量的文字成果开始找工作,可是我一没文凭、二无城市户口,想在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生活并没有亏待我,1988年辽宁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创办了《个体劳动者报》,需要一名记者。省协会选人的标准很明确:不看文凭,不看户口,只看能力。于是,我很幸运地入选了。我脱掉农田鞋,换上皮鞋;扔掉锄把子,拿起了笔杆子。上岗之后,我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特别是当上编辑之后,更感到知识储备贫乏、文化素养不高。我不断刻苦学习、虚心请教,在领导和老师帮助下,我的文字功夫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在编辑部,我一边采访写作,一边为他人大量的素材所感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无数优秀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者艰苦创业,为社会奉献。他们的事迹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努力工作、做好宣传。我伏在案头,让手里的血脉和笔下的油墨融会贯通。每一篇稿件都是心血的印记,每一个汉字都是汗水的结晶。30年的时间,我亲手采写的典型人物超过200,在版面上宣传过的先进人物超过1000,发表过的文字超过百万,编发过的文字超过千万。这些先进人物在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每当写过或编发过的文章受到读者赞许时,我开心得像自家孩子考了满分一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04年,生活又一次考验着我。这一年,《个体劳动者报》按照上级要求停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十分热爱的工作即将失去。然而,考虑到全省个体私营者宣传的需要,省协会不但没有把我解聘,还任命我牵头创办《辽宁个体私营经济》杂志。我惊喜之余无比感动,毅然接下了主编这副重担。领导的信任和读者的目光像两道无形的鞭子,时刻抽打在我的后背,让我一刻都不敢放松,一门心思办好杂志。

      在省协会的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努力下,《辽宁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积极创新,从最初令人不屑一顾的16页白纸逐步变成一本图文并茂、封面亮丽的杂志,并且获得了领导肯定和读者好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工作能力再一次得到锻炼和提高,无论是策划采写,还是编辑讲课,样样都拿得出手。每逢想到这一切,我都百感交集。我庆幸成长在新中国、奋斗在新时代,我感谢党的正确领导,感谢国家繁荣发展。

      我们常把祖国比作母亲,这个比喻生动而又准确。母亲万岁,我们才能百岁;母亲乳汁丰沛,我们才不会营养不良;母亲健康,我们才能强壮。我们老祖先报效祖国的方式是“仗剑从戎去,马革裹尸还”,我们老一辈革命者报效祖国的方式是“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我们前辈的报国方式是“双手开出幸福泉”,而我们这一代人的报国方式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只要怀着敬业之心干好本职工作,怀着一颗爱心奉献一点力量,只要祖国呼唤我们的时刻,我们毫不犹豫地抢前一步,答应一声“到”就足够了。我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是为了报答党的培养之恩;我天天“闻鸡起舞”,是因为我的心里有一只引吭高歌的“金鸡”,这个“金鸡”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作者单位: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辽宁个体私营经济》编辑部)

    网站编辑:孙梦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