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机关工作
    如何增强事务公文的思想性
    发表时间:2020-05-15 来源:老秘网微信公号

      事务公文,是为处理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事务而写作的实用文体,主要用于沟通信息、安排工作、总结得失、研究问题等,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通常带有总结性、宣传性和鼓舞性的特点。常见的事务公文主要有计划、总结、调查报告、领导讲话稿和典型材料等。评判一份事务公文质量的高低,主要用其是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这个标准来衡量。笔者结合自己文字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着重就如何增强事务公文的思想性这个话题,谈几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事务公文思想性的内涵 

      思想性是指文艺作品或文章著作中所表现的政治倾向和社会意义。所谓事务公文的思想性,通俗点讲就是事务文书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是一篇文稿所要表达的核心主旨。它可以是已被普遍认同的具有时代性的观点、信息,也可以是作者对此类观点、信息进行提炼、升华后形成的真知灼见。事务公文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神”上而非“形”的方面,它不是“四六句子”的拼凑堆砌,不是排比对偶的华丽运用,不是大小标题的平仄对仗,而是对事物的透彻分析,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对观点的精准提炼。总之,凡能引发人的思考、激活人的思想、启迪人的思维、开阔人的思路的观点、看法、意见等,皆可称其为文稿的思想性。一般来讲,事务公文的思想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导向正确。这是保证思想性的前提。思想性和政治性密不可分。作为事务公文的起草者,要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文稿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达,不能与现行宣传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指示精神等相违背,必须要跟紧上级精神和时代要求。就当前而言,必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理念保持一致。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如果我们再在文稿中表达“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观点,就是导向不正确,文章也就谈不上有思想性了。

      第二,言之有物。这是形成思想性的基础。不同的事务公文有各自的行文特点和规范,但共性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不能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比如:写领导讲话稿,就要围绕上级相关指示精神,密切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鲜明地表达出讲话者的新观点、新看法,若只有优美的词句而没有实质的内容,与会者听起来就会味同“嚼蜡”,更不会引起共鸣和反响,起不到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作用;写工作总结,就应如实地指出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推广复制,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写计划方案,就应具体反映出下一步工作所要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步骤,使人一看就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云遮雾罩、雾里看花,等等。

      第三,深刻透彻。这是体现思想性的关键。深刻透彻就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要有深度,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努力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新认知、新提法,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成为政策的“传声筒”“复印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讲的就是在“新意”和“深度”上用力。“想别人之不曾想,触别人之不曾及”,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事物发展的深层动因,并由此提出更深入独到的观点和见解,进而使人为之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二、增强事务公文思想性的方法 

      增强事务公文思想性虽无明显的捷径可走,但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用哲学思维来打底。说事论理、以言饰文是材料的本质要求。这个“理”就是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画龙之点“睛”、吹糠之见“米”。要想行文有“理”,首先得打牢哲学功底,把思维方法搞正确,阐述的观点、作出的结论须立得起、站得住,经得起推敲。因此,须深钻细研《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矛盾论》《实践论》等经典哲学著作,尤其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掌握和运用“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防止僵化、片面、静止、孤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这样,写出的文稿才有思辨性、说理性、逻辑性,使人信服并能引发思考、获得教益。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强调的“两山论”,就生动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鲜明地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光辉,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用伟人之言来论证。要善于借梯登高、借力打力,学会引用权威论述来阐述、支撑自己的观点,以此强化对受众的说服力,使人感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进而感到信服。采用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使呆板的文稿更加神采奕奕、亮眼夺目。

      比如,一位领导干部在讲话中阐述团结的重要性时,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话语:“有两种团结是绝对必要的,一种是党内团结,一种是党同人民的团结。这些就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珍爱这两个无价之宝。”再如,一位领导干部在文章中,使用了邓小平同志“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等语言阐述开拓创新的必要性。又如,一位领导干部在党课讲稿中阐述保持战略定力时就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的观点。

      (三)用名言警句来点睛。现实中常有这种现象:很多人阐述一个观点、论述一个道理,总是絮絮叨叨,唯恐言之不尽、意之不逮,往往功夫没少费,到头来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因,除撰写者的行文功力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会点睛之术。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并经过实践证明的结论或警世的言语。这些经历过时光之河千淘万漉而流传下来的珠玉之言,大都是哲人思想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如果能在事物公文写作中恰当地引用,不仅能很好地揭示主题、表达观点,而且能使文稿更有精神、更有风骨,给人以含英咀华之感,进而受到鞭策和鼓舞。比如,最近被刷屏的河北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在网络升旗仪式上的讲话中,借用了契诃夫的名句“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就的将是锋利的尖刀。”再如,一位领导干部在党课讲稿中,引用拿破仑的名言“世界上有两种武器:一个是剑,一个是思想,最终思想会战胜剑,思想的原动力在于人的信仰”来论证信仰的重要性。

      (四)用诗词典故来增色。在事物公文写作中,如果能巧妙而恰当地引用诗词典故,学会用少量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就会给人以生动、鲜活的印象,使文稿更加贴切传神,说服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比如,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大闭幕词中,巧妙引用 “愚公移山”的典故,既表现出思想浪漫、语言生动、脍炙人口的特色,又表现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因而流传至今,仍放射着思想的光芒。再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先后引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等思想性极强的诗句,使人听后入心入脑、获益匪浅。又如,一位领导干部在党课中这样讲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与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要。与谁为友,决定了你的层次;与谁为对手,决定了你的水平;与谁同行,决定了你的智慧。”这段话巧妙引用“孟母三迁”的典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净化朋友圈的意义,为整篇文稿增色不少。

      (五)用俗语俚言来调味。流传在生活当中的俗语俚言,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宝贵人生的哲理。如果在事务公文写作中能恰如其分地引用这些俗语俚言,不仅能增强文稿的趣味性,使之更带泥土味、更加接地气,而且能变深奥为浅显、晦涩为直白、枯燥为形象,使说理更加深入浅出、生动透彻,从而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与情感认同。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患难见真情”“朋友多了路好走”“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一勤天下无难事” “人在事中练,刀在石上磨”等诸多具有思想性的俗语,朴实无华,入情入理,比起长篇累牍讲大道理要深刻得多。再如,一位领导干部在民主生活会材料中,就引用“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拨就亮”“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等俗语,生动阐述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为严肃的文稿增加了趣味,而且让人听后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又如,一位领导干部在阐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时,这样写道:“解放思想,黄金万两;思想解放,蒸蒸日上。观念陈旧,迈不开步;思想保守,永远受苦。所以,解放思想一定要来真的、来硬的、来实的,不能云里来、雾里去。”这段话巧妙引用群众的口头语,话语虽浅显直白,但不乏思想性和哲理性,使人更加容易接受,远比空洞地讲道理更能触动受众的柔软内心。

    网站编辑:赵丹阳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