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机关工作
    协调办事的艺术
    发表时间:2020-05-20 来源:办公室主任微信公号

      所谓协调,一般认为,是指基于一定目的、运用恰当手段,对影响工作的相关因素所进行的调适和磋商,以消除内耗、化解矛盾、汇聚合力,求得最佳效益、实现共同目标。可见,协调是办事的手段,办事则是协调的目的。对机关而言,协调办事作为其职责所系,是日常工作的常态和重要方式,无论哪级机关这一工作量都占到了70%以上;也是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三分能力、七分协调”,犹如阳光、水和空气一样,片刻也不能离开。当前,随着单位调整改革向纵深推进,新旧体制加快进入转换期、磨合期,客观上不可避免带来一些矛盾和问题。正如一辆新购的越野跑车,动力非常强劲,但各零件部位磨合还不够,运转起来还略显滞涩。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协调工作,通过有力有效的沟通协调来增加润滑度,减小阻尼系数,化解矛盾问题,提高运行效率。我体会,关键就是要立足恰当的站位定位,运用恰当的方法策略,把握恰当的节奏力度,拿捏恰当的尺度火候,区分特点、把握规律、综合施策,从而达成办成事、办好事的目的。

     

      一、立足恰当的站位定位

      在机关工作,首要是选准参照系、找准定位点,但似乎很难用一个直观量化的标准来精确衡量。机关之所以称之为机关,我理解:

      一是纵通与横贯的汇聚点。一个单位,无论架子大小、级别高低,机关总是上接各级首长和机关、下通基层单位和官兵、外联军地兄弟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可谓“横贯纵通、多点交汇”。对一个单位而言,机关各职能部门分别担负着不同方面的业务工作,有的负责协助单位领导统筹安排大项活动,有的负责组织开展日常业务工作,有的负责组织参加重大专项任务,有的专门对口军地有关部门,协调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服务、基础建设等大量工作。这就决定了机关工作必须吃透上头、摸清下头、知道里头、了解外头,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工作。

      二是承前与启后的枢纽点。作为部队的首脑机构、神经中枢,机关承担着辅助党委首长决策、协调机关运转、服务部队建设的重要职责,历来就是搞建设的中坚、抓落实的主体,在引领单位发展、推动工作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当前,部队转型不断向纵深挺进,涉及面越来越广、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身处机关要顺应大势、登高望远、苦练内功,努力提高自身谋划、指导和抓落实的能力,不断增强谋划工作的预见性、指导工作的针对性、落实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共性与特色的结合点。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紧贴单位自身实际,把上级的共性要求个性化、实际化、具体化,使之接地气、可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机关之所以存在的最大价值,也是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机关工作的同志一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都是用在领会、沟通和吃透上级首长、机关的指示要求,拿出细化深化落实的意见建议,确保能够执行下去、向前推进。反过来说,如果只当那种“来了文件就上送、有了批示就下传”的收发员、传令兵,搞上下一般粗,那就是没有尽到责,甚至是失职了。

      四是助推与迟滞的临界点。大家都知道著名的“蝴蝶效应”。仅仅是一只远在巴西扇动翅膀的蝴蝶,就有可能引起远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更不用说身处机关要位、把持枢纽环节的机关参谋人员了。对一个单位而言,机关工作是尽心尽责还是敷衍塞责,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被动,是严谨细致还是凑合应付,也许仅仅是个人的所作所为,从长期效应看却往往是整个事业发展兴与衰、快与慢的区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不进则退、缓进也是退。这一历史进程,机关人员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深切的把握。

     

      二、运用恰当的方法策略

      方法是协调的密码、办事的钥匙。方法得当,则一马平川、事半功倍,再棘手的事情也能解套破局;方法不当,则步履蹒跚、磕磕碰碰,即便好办的事情都可能搞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是合理打牌子。领导的决策意图和指示要求,是协调矛盾、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也是融汇各方意见、形成最大共识的一张“王牌”。对机关人员而言,在自己的职权范围框架内,秉承领导指示意图,协调处理各方关切,督促推进工作落实,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内敛而低调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遇到棘手的矛盾和问题,各方谈不拢、僵持着的时候,要善于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打好领导授权这张牌,通过亮出“尚方宝剑”,达到化解矛盾分歧、推动工作进程的目的。必须指出的是,这不是庸俗的耍权摆谱,而是正当的职责所系,名正言顺、理直气壮。

      二是学会换位子。从字面上拆解,协调就是“用心去办、言语周到”,这也正是协调的精髓。协调总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所有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都必须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这是唯一、根本的方法路径。要时刻铭记“用心去办、言语周到”,学会站在被协调方的立场看问题、想事情,坦诚交换意见,寻找共识点,缩小分歧点,注意保持理性和耐心,充分听取并采纳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既可以赢得对方的支持,又可以摸清和理解对方的条件和底线,从中找到解决之策。

      三是敢于碰钉子。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协调亦不总是和风细雨。在对外协调、争取利益的时候,协调着的双方总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体,每一方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代表不同部门、单位的集体利益,由此常常引发一些工作层面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对于涉及职能任务切割、重大利益调整的协调协商,如果没有敢碰钉子、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就很难达到目的。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一条还是在于坚持,非原则问题可以商量,但原则问题决不让步。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往往自己感觉压力很大、快要顶不住的时候,也是对方精疲力竭、即将让步的时候,咬紧牙关再坚持一阵,很可能胜利就会向你招手。

      四是切忌摆架子。在机关工作,站位要高,但不意味着架子要大。罗荣桓曾经说过:不要以为你高,你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是多高。由于机关工作的特殊性,机关人员往往容易被其他各方摆到对立面,如果忘记自身应有的定位,动辄乱打旗号、狐假虎威、颐指气使,很容易四面树敌、引发被动,致使上下内外处处受阻。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不是关口前移、主动化解、及时发声,而是打官腔、说谎话、放空炮,在舆论引导上经常“用一个谎言去弥补另一个谎言”,反而欲盖弥彰、弄巧成拙,造成更为严重、恶劣的影响和后果,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三、把握恰当的节奏力度

      机关各项事务性工作繁多,且各自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急办与缓办的,公办与私办的,易办与难办的,不一而足。机关工作人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根据任务轻重和时限长短,来分清主次缓急,科学调配工作精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在诸多事务性工作中:

      一是大事要细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机关人员在承办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心细如发、一丝不苟、确保周全。要始终关注大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始终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态度,不能有半点的大意,防止因1%的疏忽造成100%的失败。

      二是轻事要重办。机关无小事,即便是小事也是连着大事,办不好就可能变成牵扯全局的大事。一次会议开得很顺利,就是因为主席台座次没排好,或者有个领导的材料没送到位;一篇材料写得很好,就是因为出了几个错别字,造成了不必要的影响。机关工作中类似这样的深刻教训很多。因此,再小的事都要举轻若重、慎重处理,切不可掉以轻心。越是领导关注不到的环节,越是容易被忽视的细微之处,机关工作人员越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该亲眼看的要到现场,该直接沟通的要直接沟通,该自己上手的要自己上手,一丝一毫都不能大意。

      三是熟事要生办。机关工作不少是常识性的、比较简单的,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许多事实证明,越是自己很熟悉的事情,越容易产生麻痹和侥幸心理,反而把很熟的事情办出了纰漏。再熟悉的事情也不能自以为是、掉以轻心,只有用老老实实的态度,视熟悉的事情为“熟悉的陌生人”,当作不熟悉的事情来办,才能把每一件事办好。

      四是缓事要快办。机关工作多数是程序性的工作,有些事情只有大致阶段划分,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早一天晚一天完成,问题都不大,但这不是放慢工作节奏、领导不过问就不干、不到最后期限不干的理由。相反,越是不急的事情,越是要抓紧时间办,一方面,早办完早见成效;另一方面,早晚都得办,早办完早解脱,有助于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其他方面。不能因为事情不急就一拖再拖,甚至把缓事拖成急事、特急事,甚至最后都拖忘了,造成更大的被动。

      五是急事要稳办。大凡急事,突发性和时效性强都很强,要求处置果断、准确、快速、稳妥,按部就班、不紧不慢就可能误事。越是在紧急情况下,越是要稳住心态,保持一种“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胸襟和气度,不能遇事急躁、处事毛糙,自乱章法、自慌手脚。要在短时间内尽量把与事情相关的各方面情况了解清楚,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追求办事的一次性成功率,把急事办稳妥。

     

      四、拿捏恰当的尺度火候

      在机关工作,真理与谬误的距离往往一步之遥,精准把握协调办事的“度”非常重要,也最考验机关工作人员的智慧与功力。好比油炸花生米,八成熟才是最佳的出锅时机,早了晚了都不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一是讲原则而不失灵活。讲原则是协调的前提,必须把原则性摆在首位,吃透政策、把握依据,划出红线、守住底线,确保协调而成各项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但事情又是具体而复杂的,不是所有的具体问题都是原则性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灵活性,以硬碰硬,有时就会把事情办砸。当然,这种灵活不是无原则的油滑钻营,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大前提下,张弛有度地追求灵活性,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讲原则不失灵活、讲灵活不丢原则”。

      二是择时机而不误实效。办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强调时机的作用。事情能否办成,与政策导向的重合度、工作重点的重合度、领导思路的重合度有直接关系,重合度越高,也就意味着时机越好,事情就越容易办成。从这个角度讲,时机就是一种力量。机关有些工作,不一定是越快越好,时机不对往往欲速不达,必须善于审时度势、保持定力,“让子弹多飞一会儿”,发现和捕捉有利时机,借力东风、顺水推舟,往往能够达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奇效。

      三是走正道而不沾市侩。现在有种观点,认为善于协调就是有能耐、会来事,游走于各级领导和机关,穿梭于权力要害部门,办妥利益相关的大事小事,办成棘手复杂的急事难事,使得“协调”似乎就是走捷径,等同于请送、公关,成了排忧解难的“制胜法宝”、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这种情况不足为取。我们所追求的机关协调能力,是讲原则、走正道的协调,是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协调,是出于公心、服从公理的协调,决不能沾染庸俗市侩之风,损害单位的良好风气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四是做到位而不越过界。有人用“点、线、圆”来形容机关的工作,“定好点、走好线、画好圆”。对协调办事而言,所谓“定好点”,就是要准确定位、掂身量言,开展各项工作都要到位而不越位,决不能自以为是、自抬身份、自加筹码;所谓“走好线”,就是要理顺协调办事的方法路子,坚持按制度来、按程序走、按规矩办,尽可能把工作做细做实做稳,力求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所谓“画好圆”,就是要周密计划部署,主动报告进展,及时请示汇报,搞好信息反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确保按时高质实现领导的指示和决心意图,确保有效履行机关协调办事的重要职能。

    网站编辑:赵丹阳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