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长沙理工大学:让实践强起来
    发表时间:2019-12-02 来源:党建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让实践强起来

    ——面向基础产业培育“大国工匠”的“长理实践”之三

    邓崛峰

     

      今年10月底,由长沙理工大学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0届“3+1”人才联合培养班开班,来自学校多个专业的74名大四学生将通过校企一年的联合培养,实现向创新型、实践型和复合型卓越人才的转变。这是继2009年学校开启校企人才供需合作联合培养以来的第10期培养班。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现已成为各行业龙头企业、兄弟高校效仿的样本。

      长沙理工大学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历来广受赞誉。在2018年最受国企青睐高校排行榜中,学校排名全国第6。在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都曾活跃着大批长理校友,央视纪录片《伶仃洋上的两千个日夜》受采访的10余位建设骨干中,有6位是长理校友。“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成为社会赋予长理学子的特质标签。

      这与学校一直以来强调“实践强”的人才培养要求是分不开的。

     

    培养过程突出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改革是长沙理工大学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最能体现学校特色的一环。

      作为一所由原行业院校发展起来的多科性大学,着力培养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一直以来,长沙理工大学高要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高标准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高起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高投入构建课外创新实践体系、高效率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举措系统而务实:制定突出实践能力导向的培养方案,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和管理体系,打破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建设实践课程和通识课程,建立了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遴选和资助机制,不少专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整合主干课程群,精简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如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取消课程108门,新开66门,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理论课程由原来的215门精简到144门,近三年学校每年开出实验(上机)课600门左右,计划内实验(上机)课开出率为100%,大部分专业设置了10周—16周的实习实训,校内各类本科实验教学场所677个(间),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2016年,学校成立工程训练中心,以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2017届开始,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联系实际的课题选题每年不少于总选题数的2/3。

     

    校企联合拓展实践途径

      为了让实践“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长沙理工大学深化校企合作,坚持推进校企联合、产教融合,将工程实践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亮点工程”,拓展实践途径,形成了“校企协同、基层实践、师资联合、思政护航”四位一体的体验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作为人才“输出输入”的主体双方高校和企业,校企联合模式的重心是学生,即如何让学生真正受到实践教育,成长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人才。目前,长沙理工大学已与中国交建、中国铁建、国家电网、中广核、保利长大等10余家大型国企开办校企联培班,已培养学生3000余名,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快成长为技术与管理骨干。“相对于其他学子,联培班学生能更早地接受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理论实践教育,接触到该领域专业的能力素质培养,这是校企联培的魅力所在。”首届“疏浚人才联合培训班”学员、已在中交二航局工作的2016届毕业生陈俊灶回忆。“疏浚人才联合培训班”是学校水利工程学院面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疏浚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与中交疏浚集团联合开办的。

      学生实践课程的增多和实践途径的拓展,对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积极搭建平台推进教师工程化继续教育,2016年起,与中交天津航道局等企业深化合作,每年派出30名左右教师到企业进行6个月的工程一线挂职锻炼;每年组织教师走访调研企业单位200多人次。

     

    第二课堂丰富实践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是全方位的。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315个,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人才,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校级层面以外,各学院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与企业共同打造实践基地,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渠道和内容。在实践中融入科技教育理念,依托学院专业优势,通过学生社会实践与各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社会实践中融入专业实践,通过工程化的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行业担当精神。

      多年来,学校还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贯穿“实践育人”全过程,每年寒暑假集中实践的参与人数达12000余人,在参与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传承湖湘文化、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3次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涌现了“大禹之子”“文化摆渡者”“湿地使者”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实践团队品牌。在正在开展的湖南省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中,学校15个项目入围决赛,其中12个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朱琳瑄)

    网站编辑:朱琳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