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大家点评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谈长篇报告文学《庄严的承诺》
    发表时间:2020-05-06 来源:学习时报

      王宏甲

      

      一部作品,无论写与读,都不能忽视作品中人物事件的背景。女娲补天的神话,意义在哪里?老天不停地下雨,大地成汪洋,生灵遭难,女娲奋力去补天!因洪水泛滥,天下遭难这个大背景,“补天”就获得了意义。假如有人问,这可信吗?补天补得了吗?然而天地间最伟大的事,就在于奋勇去做看起来做不到的事!“不可为而为之”!惟其如此,人类才会在无望中劈开困境,踏出前途。这就是中国先人创造神话的伟大意义。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去甘肃调研期间到古浪县考察八步沙林场,听取了“六老汉治沙”的事迹,并在现场拿起一把开沟犁,开沙沟、铲黄沙。

      报告文学《庄严的承诺》中写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的故事。八步沙,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古浪县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境内沙漠化土地面积239.8万亩,风沙线长132公里,有重点风沙口20多个。如果说腾格里大漠是一条巨大的沙龙,那么八步沙就是这条沙龙的龙头张开的一个巨口。20世纪80年代,这条沙龙吞噬着村庄和农田,还向前吞噬着河西走廊。一旦狭长的河西走廊被风沙拦腰斩断,损失不可想象。很多年来,你往河西去,踏上这条丝绸之路,进入广袤的戈壁沙漠,千里之内是荒凉,千里之外还是荒凉。甘肃乡村有六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就在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治沙。

      这可能吗?这是不是以“补天”的精神去做那“不可为而为之”的事?2019年,治沙的六老汉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们有怎样的成就?讲清他们所处的环境,就看见了他们的意义。所以,文学不仅要写好人物和事迹,还要高度重视写出他们所处的环境。

      再说甘肃的脱贫攻坚,怎样来看它不寻常的意义?如果我们把目光看得更广远些,或许会受到倍加的激励。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得到亚欧非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一头是活跃的亚洲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渴望发展的非洲,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是通过合作,谋求互利共赢。看到“一带一路”的巨大意义,再看甘肃在“一带一路”地理位置上的重要地位,就看到了甘肃当今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回望丝绸之路的开辟,甘肃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汉遇匈奴,甘肃成为戍边守土的战场。河西走廊走进中国历史,不仅因为它的地理因素,国家安全、人民安居,永远需要社会生活的组织者,需要有牺牲精神的英雄豪杰,张骞、卫青、霍去病,都经由河西走廊踏出他们激励千秋的蹄声。接着,汉朝在此戎兵、移民、屯垦,这是河西走廊最具开拓意义的建设。一块一块的绿洲出现。酒泉、武威、张掖、敦煌,河西四郡就在这绿洲中一个个崛起,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四个字:组织起来。

      再看“八步沙六老汉治沙”,一户人单打独斗显然是无法与肆虐的风沙抗争的,一定要组织起来。当别人单干各顾各时,他们组成了一个集体,38年走集体治沙的道路,一代治沙人老了,子孙接着治沙。六老汉的子侄三代人在八步沙治沙,这是个不小的集体了。这个现代“愚公移山”的故事,就是把子子孙孙组织起来治沙不止,迄今已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是八步沙给六老汉三代人颁发的奖章。

      这只是甘肃脱贫攻坚的一个故事,怎样表现甘肃整体的脱贫攻坚呢?这部题为《庄严的承诺》的报告文学,全书分八章。前四章分别写:治水、治沙、修梯田、兴产业。共同点都需要“组织起来”,单打独斗是干不了的。第五章“我能为人民做些什么”,以追问的方式讲领导干部。第六章写“扶贫搬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施策实施五个一批中的“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第七章讲文化的重要。事实上,历史悠久而文化灿烂的甘肃,有理由有自己的文化自信。第八章“乡村振兴:化茧为蝶的奇迹”。纵观八章,从治水、治沙、修梯田到重视文化,都不是急功近利的行为,而是长远之策。

      一部报告文学不仅要有生动的人物事迹,更要有构成全书的核心。这核心是什么?

      再看甘肃历史上的雄起,移民屯垦、人口剧增是重要因素。2017年甘肃尚有58个贫困片区县,18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半数以上老弱病残,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打工,本土焉能不贫困!在世界工业时代已有200多年,信息时代也有大几十年的今天,乡村农民单打独斗必被市场经济淘汰,永不可能改变贫困。因此,在一切举措中,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在规模发展的现代生产和经济建设中,是改变贫穷的必由之路。

      数千年来,甘肃雄浑浩荡,先辈创造的辉煌依然是我们今天去奋发图强的源泉,当今为再造辉煌付出的奋斗,也必将汇入历史照耀后人。我们以为,能有机会尽力表现出这些,就是这部书的意义。

      这部作品主要是甘肃青年女作家王琰写的,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采访十分辛苦。王琰采访很多,入书很少,总在反复甄选,力求精准地表现出要点、特点、难点、亮点,期望能有个权威一些的表述。我感到她在不断改写的过程中,写得很苦,甚而达至痛苦。真正的创作犹如分娩,没有痛苦是不会有好作品的。我在这部报告文学中只是协助、支持了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中讲到: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我们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教导去做的。

      我们最期望的是,这部撰写甘肃脱贫攻坚的书,能够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让书中的英雄人物、模范事迹,以及来自群众中的脱贫攻坚智慧,在当下对甘肃人民的脱贫攻坚有启发、有鼓舞、有激励,有实际的积极作用。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