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今天你读书了吗 > 今天您读书了吗(今日读书) > 图书信息 > 图片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发表时间:2019-09-26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书名: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作者:张维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出版时间:2019.8

ISNB978-7-208-15979-2

 

 

内容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何用中国智慧建构一套有解释力的话语?在本书中,张维为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以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口,深度阐述中国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定力的分析框架下,张维为教授用脍炙人口的观点、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更是以一种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美好新世界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作者简介

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和国内多所大学的兼任教授。著有《中国震撼三部曲》《文明型国家》等。

 

 

中国力量:中国崛起是人民自己干出来的

中国:不寻常的崛起

中国的崛起是人民自己干出来的

震撼世界的中国工业革命

“一带一路”:机遇和未来

一出国,就爱国

 

中国精神:“文明型国家”的底气

盲人摸象读不懂中国

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四大“超级因素”

“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历史基因.

中国人的爱国主义

中国模式:独树一帜的稳健改革之路

中国模式的八个特点

中国为什么能够和平崛起

 

中国价值:好民主才是好东西

用中国话语把中国的事情说清楚.

谈谈“中学西渐”

“中西历史比较”解构西方中心论

“普世价值”面临的四重困境

五个视角比较中美民主模式

好民主才是人民之福

西方人权话语的缺陷

“整体利益党”还是“部分利益党”?这才是关键

 

中国定力:中国人,你要自信

从苏联解体看中国定力

从英国脱欧看西方的制度危机

“美国梦”风光不再,为什么?

中美贸易战小议

中美关系何去何从

“世纪之辩”到“世纪之变”

 

后记

 

部分内容

 

中国:不寻常的崛起

 

有人说,是不是中国的宣传太高调,引来了美国的敌视。其实中国人一直只想做好自己的事,但树欲静而风不止。邓小平同志当年讲韬光养晦的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还比不上俄罗斯,但今天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只与我们的广东省相当。换句话说,已经长了姚明的个子,还想躲在潘长江后面,那怎么可能呢?而且即使在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讲韬光养晦的时候,他也明确说韬光养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有所作为。中国的利益已经遍布全世界了,还不敢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吗?不站出来,谁有能力来捍卫你呢?其实,当已经长成姚明的个子时,就发挥长处吧,把长处发挥到世界级的水平吧。西方是最承认实力的,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

我们相信合作共赢,我们本着这样的信念一路走来。但现在美国作为一个世界主要国家不信这个东西,只信“老子天下第一”,只信零和游戏。但我想这是历史大潮中的一股逆流,最终它也会清醒过来,认识到合作共赢是唯一的出路。中国人会下围棋,围棋讲究用实力来形成“势”,中国已经是13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这就是实力,这就是势,大势一旦形成,势不可挡。

70年,中国人一路走来真是不容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美国人就打到了家门口,中国人不得不奋起反击,毛主席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一仗定乾坤,换来了之后60多年的和平,否则哪有今天的中国崛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落后,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的。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战乱,中国陷入了一穷二白的境地。毛泽东主席当时曾这样描述中国:“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国随之开始了以工业建设为特征的民族复兴,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确定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社会事业的方针。这为后来中国的崛起奠定了比较全面的工业基础和社会基础,包括妇女解放、土地改革、普及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我们完成了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和科技体系。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我们前30年,实现了“三十而立”,为后40年的国家崛起奠定了基础。但我们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我们在政治上走过弯路,我们的民生欠账很多,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还相当低。按照国际标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还处于贫困状况,中国的人均GDP甚至低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上海当时是中国最发达的地方之一,但多数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才四平方米左右。我1983年第一次去泰国曼谷,感觉领先上海20年,我80年代中期去非洲的津巴布韦和科特迪瓦,感觉他们的首都看上去比北京还发达。这就是改革开放历史巨变初期中国的大致状况。然而今天,这些国家怎么和中国比?

改革开放的40年,可以说是“四十不惑”,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所以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种飞跃通过国际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我们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发展中国家,一类是转型经济国家,一类是西方国家。这样比较下来之后,我们也许可以更容易地看清中国崛起和中国道路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最大的挑战都是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最成功。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在这40年间,中国有7.4亿人口脱贫;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有8.5亿人口脱贫。也就是说,世界上近80%的贫困是在中国消除的,如果没有中国扶贫的巨大贡献,世界上的贫困情况将有增无减。有人说我们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这个我承认。但我说一切还是要在国际比较中才能看得更清楚,我曾经多次提到一个观点,只要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就会对中国的成就由衷感叹。从北京或上海出发,开车20个小时,无论开到哪里,开到黑河,开到海南岛,开到广州,开到重庆,只要不开到海里去,把一路上看到的贫困全部记下来,会少于你在印度这样的典型发展中国家两个小时内看到的贫困。这是不能比的,我们的情况要好很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进行过土地改革,我们的农民有地、有房子,仅此一点就已经把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甩了一大截。而且我们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比40年前也提高了很多。按照我们现在的贫困标准,今天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也就是两年之内,这些人口都将脱贫。中国彻底消除极端贫困的奇迹,将载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史册。

网站编辑:穆菁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