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今天你读书了吗 > 今天您读书了吗(今日读书) > 图书信息 > 图片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26    来源:党建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书名: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研究

作者:刘佳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9

ISBN 978-7-01-020613-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习近平总书记93日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讲话精神的解读。

93日,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本书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行了详细解读和阐释,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人员,团中央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青年发展论坛》特邀编委,担任全国学校共青团干部培训班、上海市高校基层团干部培训班、杭州市青年干部培训班主讲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群众工作和有关政策研究。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哲学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是斗争的理论

二、矛盾的对立性与同一性推动事物运动发展

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

四、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话语嬗变

一、“伟大斗争”的提出与“亮相”

二、“伟大斗争”的初步阐发

三、“伟大斗争”的政治赋值和话语拓展

四、“伟大斗争”与“四个伟大”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思想要义

一、“伟大斗争”的现实动因

二、反腐败斗争

三、军事斗争准备

四、意识形态斗争

五、反恐怖、反分裂斗争

六、同保护主义斗争

七、其他领域斗争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理论形态

一、时间边界与历史特征

二、理论要素与逻辑体系

三、斗争空间与方法论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鲜明特质

一、“伟大斗争”的历史性特质

二、“伟大斗争”的时代性特质

三、“伟大斗争”的政治性特质

 

第六章 世界历史与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

一、世界历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

三、在“伟大斗争”中深化改革开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七章 治国理政与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

治国理政与“伟大斗争”的时代背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伟大斗争”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伟大斗争”

四、全面深化改革与“伟大斗争”

五、全面依法治国与“伟大斗争”

六、全面从严治党与“伟大斗争”

七、在治国理政中推进“伟大斗争”

 

第八章 理论强党与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

二、后马克思时代的理论“裂变”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使命

四、在“伟大斗争”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五、在“伟大斗争”中彰显理论自信

六、理论强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时代命题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精神力量建设

一、弘扬民族精神

二、树立核心意识

三、保持战略定力

四、坚定理论自信

五、发扬斗争精神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武装力量建设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建设的总动员

二、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方略

三、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建设的方法论

 

四、建设担负“伟大斗争”使命的武装力量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青年力量建设

一、青年力量与“伟大斗争”

二、青年要发扬斗争精神

三、青年要提高斗争本领

四、在“伟大斗争”中建设马克思主义青年群团组织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政治力量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斗争品格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性

三、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四、增强中国共产党斗争能力和本领

 

 记

 

部分内容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话语嬗变(节选)

政治话语的创新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和自信的标志,政治话语的变迁折射一个时代的逝去和下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政治话语在政治实践中生成,表征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政治话语创造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国家治理的政治主体,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建构了一系列政治话语,如 “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老虎’‘苍蝇’一起打”等。这些政治话语表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显性特质,“伟大斗争”就是其一。2017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习近平用较大篇幅对“伟大斗争”的基本依据、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作出论述,标志着“伟大斗争”作为一个原创的、科学的、成熟的“术语”被执政党纳入当代中国政治话语系统之中,并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被广泛使用。那么,“伟大斗争”作为一个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生长”起来的政治话语,作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词”,其建构、发展和演进的路线应当如何描述,其背后隐含着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理政逻辑,以及提出“伟大斗争”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意识形态建构技术与艺术,这无疑是理解和把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重大论断的题中之义。

 

一、“伟大斗争”的提出与“亮相”

“伟大斗争”作为一个极具特定政治内涵的话语形态,最早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的。1962年,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伟大的斗争”,体现了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于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美好憧憬,体现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还将面临这种风险、考验的科学预判。从话语形式上来看,毛泽东提出的“伟大的斗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最早形式,具有时间原点的意义。

任何一个政治话语的“历史出场”,其背后蕴含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必然是十分复杂的,并且呈现出横纵交错、高度互融的格局。在学理分析过程中,我们有时候很难将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逻辑线索像“抽丝剥茧”那样讲清楚,避免使得看似“条块式”的研究路径遮蔽政治实践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现实性。摒弃上述这样一种研究路径,我们对“伟大斗争”的话语形态变革作出三个维度的界定:一是主体界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斗争”的提出主体,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伟大斗争”提出主体的人格化体现,党中央最高领导集体(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成员的讲话和论述、党中央文件等是“伟大斗争”政治话语的具体呈现。二是时间界定。“伟大斗争”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提出,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被赋予新的政治含义后再次被强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伟大斗争”作为一个政治话语的“生长期”,理解“伟大斗争”既要把握好在前后两个时间点上的“所指”,也要把握好在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政治意涵 “赋值”的过程。三是结构界定。“伟大斗争”内在包含话语、意涵、逻辑三个结构性要素,话语即文本本身,比较直观;意涵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去把握和理解,相对具体;而逻辑则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才能显现,较为抽象。以上三个维度,是本文研究“伟大斗争”提出与发展逻辑的基本分析框架。

随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想被清算后,“斗争”一词就鲜见于中共政治话语和官方文件中了。改革开放以后,“伟大斗争”作为一个政治话语,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20121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写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段论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方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历史任务,这里所说的“历史”不是指称“过去”的时间概念,而是作为一个立足人类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高度所提出的“总体历史”的概念。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只有40多年的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也只有近70年的历史,而资本主义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成熟定型,并在资产阶级政治上层建筑的调控下不断自我调适和优化。可以预判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调试下进行,作为政治模式和发展道路的两个“主义”共生共存的态势将长期维系,作为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的两个“主义”对抗和斗争的态势将继续存在。有比较才会有差距,这也是党中央提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角度来看,只有理性正视、积极投身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斗争,在斗争中干事创业,在斗争中积累经验,在斗争中创新理论,在斗争中走向强大,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做好斗争准备,进行伟大斗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法论。

由此可以推论出,党的十八大是新时代语境下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提出原点。所谓“原点”:一是指话语形式的原点,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伟大斗争”的政治话语频频出现,体现出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政治文本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是政治上的“贯彻”;二是指逻辑上的原点,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伟大斗争”是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伟大斗争”政治意涵的重要前提,是理论上的“起点”。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个细节性问题是,尽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是由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宣读的,但是报告文本的起草工作是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组长习近平同志负责,“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习近平亲自主张并特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再次重申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论断,强调“这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为之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防御重大风险、应对外部挑战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习近平此后对“伟大斗争”作出的一系列阐述,都是以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基点的。

 

网站编辑:穆菁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