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1.jpg
当前位置: 党建网首页 > 今天你读书了吗 > 今天您读书了吗(今日读书) > 作家访谈 > 图片
作家迟子建:为黑土地而书写
发表时间:2020-01-17    来源:新华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孙晓宇  

  

 

  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迟子建在会上。新华网才萌 摄 

 

  在迟子建看来,她童年的成长经历,像一颗永不泯灭的星星,照亮她的写作生活,足以让她受用一生。她用细腻的笔,温婉的心,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196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的迟子建,十七岁之前没有走出过大山。四季更迭,她满眼看到的都是大兴安岭的风光,春天的万树新绿,夏天的莽莽林海,秋天的五花山色,冬天的林海雪原,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从《北极村的童话》这部作品开始,迟子建一直在描写广阔壮美、民风淳朴、变化发展的家乡。随着《逝川》《雾月牛栏》《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花瓣饭》《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伪满洲国》等作品出版,她在文坛的影响逐步扩大。

  2003年8月,498个鄂温克族人陆续离开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开始新的生活。看到这则新闻,迟子建受到触动,便着手梳理这个民族的历史,深入到这个部落,也便有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目前,这部作品已有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韩文、荷兰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等多个海外译本。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迟子建在她的代表作之一——《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开头这样写道。

  鄂温克族以放养驯鹿为主要生活方式,他们常年流转,逐水草而居。《额尔古纳河右岸》以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年近九十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妻子,讲述了这个少数民族的百年生活史。

  “向外推介养育我的故土,是我的一种使命。”迟子建此前说过,她所有被译介的作品,无论被翻译成何种语言,所描写的都是黑土地发生的故事,展现的都是黑龙江发生的沧桑巨变。

  2017年冬天,迟子建回到北极村,在江边一片白雪地上,她看到了前来度假旅行的中山大学的学生们。得知这些学生们是在看到她的《北极村童话》而来到这里“一探究竟”后,十分欣慰。

  “写作给予我最大的光亮,而这份光亮是我生长的这片辽阔的自然、这片东北大地给予我的,我也要回馈它。” 迟子建此前接受采访时说,黑龙江作家的文学“初心”,就是脚下丰茂的黑土。只有深入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去挖掘“文学大矿”,才能创作出更多扎根人民、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学作品。

  1月15日,迟子建当选黑龙江省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在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上,她提出了《设立救助站,妥善安置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关于恢复大兴安岭地区高寒补贴的建议》和《将“文化兴边”列入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等提案,一直在为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鼓与呼。

  “我写了30多年,虽然人生的青春已经过去,但写作的青春是否在60岁时到来,还未可知。我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与我的龙江作家同行一道,继续用我的笔来描写东北的这片土地、黑龙江大地的故事,无论六十岁,还是七十岁,我都要一直写下去,写作一直是、也永远是我心之所向。”迟子建说。

网站编辑:穆 菁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