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基层党建
    贵州清镇:绣花针成“顶梁柱”
    发表时间:2020-07-31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本报清镇讯 (通讯员 清组)贵州清镇市流长苗族乡,是典型的“歪梳苗”少数民族聚居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54%以上。受喀斯特地貌制约,过去,这里土地贫瘠,低产低收,百姓主要靠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

      然而,这里却有着一项很唯美的技艺——苗族传统刺绣,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刺绣制作工艺,并且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苗家刺绣制成的服装首饰工艺品,一直备受群众喜爱。但村民们却很犯愁:守着老祖宗手艺“金饭碗”,却每天担心“少吃穿”。

      为把苗族刺绣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实现抱团取暖、互助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流长苗族乡党委牵头,村党支部引领,在腰岩村组织绣娘成立了农民刺绣专业合作社,并在合作社上建立了党支部。

      “从2013年成立到现在,合作社吸纳了80多名绣娘,年纪大的80多岁,年纪小的10多岁,都是热爱刺绣的苗家儿女。”清镇市腰岩苗族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会光说。

      农忙下田地,农闲做刺绣。为提升绣娘刺绣水平,绣出更加精美的产品,提升脱贫攻坚“造血”功能,市、乡两级党组织定期组织合作社绣娘开展刺绣培训,推广刺绣工艺,在发展脱贫产业的同时解决一批留守妇女就业问题。

      “这是平绣,这是马尾绣,用的手法不一样……”在苗族刺绣培训班上,“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恩利手把手教大家怎样挑线、怎样回针。截至目前,腰岩苗族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开展“锦绣计划”苗绣培训50余场次,参训学员1200余人次。

      现在,合作社和黔东南州凯里市当地公司达成销售协议,正式开启“订单式”销售,将结合市场需求对绣品的花纹样式和成品类型做出相应调整,让农村妇女在家里接到订单再开始刺绣,没有存货的压力,极大地鼓舞了绣娘们的创业信心。“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出不去,苗绣成为大家居家就业的首选。”腰岩村绣娘王会英说,“这段时间,我绣了十几幅作品,通过网上销售,卖了3000多元哩!”

      流长苗族乡腰岩村、马陇村等村寨共有绣娘200余名,绣娘们依靠苗家刺绣每户年均可增收10000余元,共带动8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足不出户也能实现腰包鼓鼓!”流长苗族乡党委书记曹兴亮说,“我们要发挥好支部的引领作用,让苗家儿女的绣花针成为脱贫致富稳稳当当、代代相传的‘顶梁柱’!”

    网站编辑:赵丹阳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