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时代马院
    北理工马院:借助线上平台 开展微课作品评选
    发表时间:2020-06-28 来源:党建网

      党建网 讯 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网课成为改革创新的重要契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依托乐学平台和微信群,在全年级开展优秀小论文和PPT大赛。近日,马院评选揭晓,产生特等奖3组、一等奖7组、二等奖12组、三等奖14组。此次活动历时一个月,师生互动频率大幅上升,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本次获奖作品是北理工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建设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问题式教学与微课教学探索”和第十一批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基于手机APP的微课开发与混合式教学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中心”的成果表现形式之一,是继2018、2019年两届微课大赛之后的第三次展示。由于今年突发疫情,之前微课模式无法复制,如何利用网络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重要目标。教研室多次召开线上会议,反复讨论学生作品展示方案,最终确定为小论文和配音PPT大赛的形式。教研室杨才林主任精心编写了与教学目标配套的“2020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小论文研究的问题”清单,要求写作小论文2000字左右。在此基础上,制作5分钟时长的PPT。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助教全力投入,通过微信、乐学、邮件等方式,解答疑惑、给予指导,同学们按时高效地完成比赛作品。为集中评阅,教研室还建立 “2020春纲要教研室助教群”,合力解决作品的上传、下载、评阅、统计等难题。

      同学们在乐学平台下载观看优秀作品,纷纷留言回帖。大多数同学认为,优秀论文的选题较好,尽管切入点较小,但是能够反映出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宏大的历史背景。这种以小见大的选题方式符合学习者思维,让历史学习更生动、更有趣。

      “微课不微”,借助微课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提升研究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制作能力、合作能力。优秀的微课作品还能成为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起到朋辈教育的示范作用。

     

      附一:获奖感言

      1.特等奖李泽祎小组,指导老师郭丽萍:

      《团结就是力量的来龙去脉》,当时我们一眼就看中了这个选题。本以为耳熟能详的歌曲背后会有很多资料可供参考,其实不然。制作中我们遇到不少资料、技术等方面的困难。气馁的时候,耳旁总会响起“团结就是力量”歌声,大家分工协作、共同讨论、相互鼓励、联手克难,我们的作品诞生了。感谢这次活动,能够让我们回溯历史,有机会探索红色歌曲背后的感人革命故事。

      2.特等奖刘津彤小组,指导老师赵紫玉:

      这次PPT的配音制作离不开我们组每个人的努力:周毅豪提出写小剧本的想法,赵子瑜完成剧本,胡亦楠找到合适的背景乐,我制作PPT。之后,我们开着会议实时语音进行PPT录制,一遍遍调整语速、控制时间,一遍遍模拟那个时代不同身份的人的神态,每个人都努力做到最好。最后,剪辑视频、完成作业,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

      3.特等奖杨梦石小组,指导教师赵紫玉:

      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乒乓外交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们决定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首先结合平日课程体验,对课程视频进行了观看研究,分析观点和资料。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调整,稿件定型。随后我们把稿件划分几个模块,逐个摘出关键词,加入一些创意活泼元素,使对历史问题的讲解不枯燥、更有趣。

      4.一等奖蒋明非小组,指导老师杨才林:

      从最基础的历史知识,到我们最不可忽视的历史精神,让我们小组成员都重新认识了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性。我们由衷地希望当代大学生可以充满正能量,不被网络不良风气带偏。

      5.一等奖李祺小组,指导老师王娟:

      在比赛开始时,我们把收集资料、研读论文当成了一种学习的过程,认真思考各方言论,观看了许多符合史实的视频。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学习到很多知识,并且对我国历史上土地制度的变革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6.一等奖张至鑫小组,指导老师张尔葭:

      借助这个课题,我们一起讨论、各抒己见、理清脉络。我们无法忘记一个个翻找论文,查阅档案的夜晚,我们也无法忘记,录屏音质全损时的焦急。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研究历史、看待历史的态度——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视角多样、系统研究。我们不会就此停下脚步,我们会带着习得的态度,继续用双眼审视历史。

      7.一等奖马翔宇小组,指导老师张虹:

      在几周的时间里,我们分工协作,广泛查阅资料,咨询老师。为让PPT的呈现更加美观、简练、有吸引力,我们几度修改,多次删减文字稿。制作PPT的过程培养了我们阅读文献的好习惯,锻炼了我们小组合作、修改文章、制作PPT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历史的兴趣。

      附二:同学们的观后感

      韩悦淇:他们的PPT制作精良、内容详实,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挖掘阐释自己独立的观点,不仅学习到如何做出优秀的PPT,更被丰富的内容所吸引。

      王熙栋:获奖作品,无论内容还是制作都很用心,一方面感受到制作同学对人文知识的热爱,另一方面也学习到大家端正、严谨、认真的制作态度。具体来说,以“乒乓外交”为主题的小组令我印象深刻,他们从小处入手、做足细节,为读者呈现了近乎完整的事件过程。

      操天艺:从这些作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两个字:用心。首先,选材与史实的选择搭配很用心;其次,对于历史观念的阐述既到位又独辟蹊径;最后,呈现的PPT及配音与内容主旨相得益彰。我从中学习到很多,今后也要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历史学习中。

      陈瑜:通过这些优秀作品,我发现以视频加配音的讲解方式去学习历史,是一件新奇又有乐趣的事。告别书本冗长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有意思的图文和幽默的讲述,瞬间能让人提起兴趣,再也不会看到历史就犯困了。希望以后多多采用这样的学习模式。

      白宇晨:我对《中华民族概念的生发》印象最深。该组成员介绍了中华民族概念的源流、产生、发展与普及,全方位讲述了该概念的发展历程。看完该组的PPT,我脑海再次浮现出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供稿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人:张虹、张尔葭)

    网站编辑:孙梦雨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