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时代马院
    用互联网思维开好新时代思政课
    发表时间:2020-11-30 来源:中国教育报

    陈康令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应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抗疫故事成为“云上思政”的鲜活教材,“互联网+”在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看待世界和进行学习的方式具有显著的网络烙印。教师要理解和用好互联网思维,努力增强新时代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线下“面对面”和线上“键对键”共同构建起更为扁平化的社会网络。互联网思维首先就是按照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思维,具备开放、平等、互动、协作、共享等特征。把“客户”替代为“用户”,把“产品”塑造成“精品”,便能直击需求痛点、提高用户黏性、吸引网络人气。

      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而思政课往往不那么活跃,“到课率”和“抬头率”常常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师照本宣科、应付差事,没有充分有效答疑解惑,在课程内容完善方面有所局限,这样也就不能把课程本身的品格、品位、品质更好提升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教师可以用好互联网思维中的扁平化思维和精品化思维,让思政课变得更解渴、更精彩。

      扁平化思维能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只有思政课教师放下身段,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师生才能像兄弟姐妹一样敞开心扉彼此真诚沟通。现在的青年人特别喜爱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彼此的“三观”,但很容易被参差不齐的网帖等信息所误导。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思政课程当作铸魂育人和品德教育的集约平台,将价值传承的连贯性与知识教授的渐进性有机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充满一股子精气神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政课教师也要充分正视互联网环境中自己相对于学生的“信息反向不对称”,向学生学习网络语言、了解网络心态,通过常态化和标准化的网络调研手段实时掌握学生思想上的实际困惑和细微不解,积极适应在微信、微博、网站等多语境和多媒体环境下描述、分析和解释问题,用好电视、视频、音频、图片等立体形式来传导好主流意识形态。博采众长的师生互动还体现为通过音乐思政、微电影思政、微综艺思政、夏令营思政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和巩固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精品化思维能强化课程问题导向。全面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进头脑,全面系统讲授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是当前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思政课教师来说,可以充分结合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讲解来精准发力,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中国抗疫的经验成效、先进典型、精神力量以书籍、文章、短视频、微头条等方式成体系地呈现,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活成果感同身受。

      如今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更加复杂,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上各种碎片化的错误观点和迷惑性强的话语陷阱常常让学生很难分辨。这就需要思政课既身在象牙塔又走出象牙塔,作为一种思想产品在舆论场的搏击中经住考验、获得胜利,从而让学生由衷成为思政课的“铁杆粉丝”。一些信得过、站得正、想得深的思政课教师已运用创新思维和广阔视野在网络平台上开设“网红”思政课,帮助学生在国际比较中建立发自内心的自信,应进一步将其发展规律进行总结提升推广,推动思政课建设迭代升级。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博士)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