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时代马院
    织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发表时间:2022-09-14 来源:人民论坛网

    曹哲 刘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织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牢牢把住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

     

      一、夯实高校党委主体责任,打造大思政格局 

      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对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高校党委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交流交融中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党委要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发挥行政系统、群团组织、学术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作用,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发挥思政教育者的关键作用,建强主渠道主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创造性等特点,是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并自觉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渠道主阵地当中。高校思政教育者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大学生思想问题,同时要敢于同错误思想言论作斗争,引导大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辨析各种思想言论。

      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主渠道主阵地的育人功能。“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教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转变教育教学思维定势,改变传统的单向度“灌输”式教学方式,善于采用案例式、探讨式、启发式教学方式方法,坚持科学“灌输”,引导大学生在课堂双向平等互动交流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园生活中,思政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竞赛、社团活动、班级党团建设等活动,寓教于乐,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标寓于活动之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造精品课程思政,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运用而逐渐产生、发展、丰富起来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延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那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其中,学生网民人数众多。思政教育者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群体活动的重要领域——网络空间,增强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必须掌握互联网舆论场的主动权,把握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交互性、教育隐蔽性和个体性等特点,引导大学生文明、理性、有序地开展网络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建设“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网络教育空间。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快速适应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学习掌握新的媒体技术,将新媒体创造性地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积极创新网络思想教育形式,利用主题教育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介,分享思政教育学术成果、教育经验心得,开展具有思政特色的网络互动活动,提升育人实效。

     

      四、增强大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教育,而是积极发挥自身的客体能动性,与教育者双向平等互动,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自觉外化在实际行动中,进而实现思想道德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当前,大学生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之中。伟大时代不仅赋予大学生伟大使命,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时代机遇。

      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好自信、阳光、主动的特点,积极交流各自对社会热点现象、校园之事的看法,探讨自身的思想观点和困惑,并在思政课教师的引导下,加深对世情国情的认识,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自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的校园活动中,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娱爱好,这样既可以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又利于体悟集体活动所倡导的正确导向,所传达的思想理念。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将专业特长、爱好与责任使命充分结合,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曹哲,系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霞,系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秘书,本文系2021年天津市思政课新媒体建设常设课题“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作用研究”(项目编号:SZKZX2021148)阶段性成果】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