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时代马院
    跑出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加速度
    发表时间:2022-09-26 来源:人民论坛网

      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该方案的出台为更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课程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了顶层设计,开启了“大思政课”建设全面推进的黄金期。

      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善于抓住利用好“大思政课”建设的黄金期,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等就是慢、慢就是不合格”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注重“破”“立”并举,奋力跑出“大思政课”建设的加速度,写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破”主要体现为要着力解决好思政课教学当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抬头率不高、点头率不高等难点堵点问题,特别是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顺应高职层次学生身心成长、知识接受、能力培养内在逻辑,紧贴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一主攻方向,向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要改革创新红利。

      具体来说,“破”的要义在于把握好“大思政课”建设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建设首先要从格局和视野范畴破局,不囿于一时一地一事,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宏大的历史格局引领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自觉做到文史经哲融会贯通,既仰望星空关照人文追求,又低头拉车投身于民族复兴,防止出现照本宣科。干巴巴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吸引力和共情力的。职业院校要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突出鲜明的实践导向,以融入善用社会大课堂为建设重点,坚持院校“第一课堂”与社会“第二课堂”双向联动,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多样化实践育人形式为平台,面向社会需求、行业发展、技能变革的新要求、新特点、新趋势,探索建立“1+1”模式暨一堂思政课+一堂实践课以及“1+N”模式暨一堂思政课+不同形式实践课,用好创业导师、行业工匠、朋辈导师等不同师资渠道,在来自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内生逻辑中体现“大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从制度层面来看,要抓好“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院校乡村振兴联系点、司法服务援助联系点等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党委抓总、系部协作、同心育人”的实践教学工作体系,为扎实做好实践教学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依据。从执行层面来看,要围绕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与目标定位,大力提倡“一校一特色”“一系一特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不同主题,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意涵,加强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用深度打磨、精耕细作的耐心和巧劲,探索一条“学生爱听、教师爱讲、贴近现实、服务社会”的“大思政课”建设新路子,努力写好融入善用社会大课堂这篇文章的“后半篇”。

      “立”主要表现为要围绕建设高质量“大思政课”主体目标,着力解决好“大思政课”资源要素分散、缺乏合力、平台手段相对滞后的问题,特别是要发挥职业院校联系行业、服务产业、顺应社会需求的鲜明优势,跳出“一个圈子里打转转”的惯性思维,拓宽“大思政课”建设与产业发展、社会融合的边界,在解构、重组、优化“大思政课”资源要素的前提下,拉升“大思政课”建设的内生动力。

      具体来说,“立”的要义在于建构科学合理的资源共享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广大教师构建起科学的资源共享空间,以整合资源的方式,用极大丰富的数据案例为支撑,从思政课程群建设、思政课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基本问题入手,为解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硬融合”“两张皮”的现象提供了全新视野和现实路径。职业院校在“大思政课”建设中要突出鲜明的目标导向,以搭建大资源平台为建设重点,坚持线下线上两个课堂双向并进,紧跟行业发展与职业创造的新变化,以数字化为依托,建设完善网络版教学素材库、教学重难点问题库、教学案例库,着力推动在线课程库建设,打通“入学教育-人才培养-毕业关怀-就业追踪-社会服务”全链条,真正把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中形成的共性问题、经验做法入库分析,充分运用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氛围浓厚、产学融合发展特点突出、服务接触社会关口前移的优势,大抓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结合专业设置、优势学科、产教学研融合,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掘“职业技术+思政”模式潜力,努力形成一批“法律思政课”“美术思政课”“舞蹈思政课”“音乐(戏剧戏曲)思政课”“航空航天思政课”“工业报国思政课”“工匠精神思政课”等职业院校“大思政课”新品牌,探索建立校际思政课自主学习交互平台,发挥院校、行业协作“1+1>2”的优势,打破院校、行业思政育人资源要素壁垒,探索形成“要素流转通畅,环节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空间,做到信源开放、内容共享,自主开发、迭代更新,更好贴合行业发展需求,顺应人才培养规律,从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培养资源供给端到实习、工作等社会需求端形成“一站式”“全链条”良性思政育人工作闭环,真正提升“大思政课”建设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系统性,让“大思政课”成为青年受益终生的高质量“金课”。

     

      (作者:敖锦标,系江西艺术职业学院讲师)

    网站编辑:朱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