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宁样本”——以文明软实力,塑造国际精品城区亮丽风景线
    发表时间:2022-01-11 来源:文汇报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作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区,长宁区积极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五级网络,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将文明实践延伸至“楼门口”、覆盖到“家门口”,新时代新风尚浸润群众心灵、丰富群众生活,弘扬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

      不久前的中共长宁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之城、更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城、更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更强凝聚力的人民之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百姓生活新需求、区域发展新特点,长宁区正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阵地拓展向内涵深化迈进,从夯实基础向提档升级迈进,从外聚人气向内聚人心迈进,牢牢把握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主题,有力唱响凝心聚力、奋发昂扬的主旋律,展现向善向美的精神面貌和文明风尚。

     

      构建新时代文明

      实践三级阵地五类网络

      位于“网红”愚园路上的历史名人墙文明实践点,不时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市民驻足,他们或预约参观,或只是碰巧路过,但都被这座开放的微型城市记忆博物馆所吸引。据统计,2021年愚园路历史名人墙接待人数超过1.5万人次,成为长宁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打卡点。由热心居民、共建单位、学校师生等组成的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致力于讲好讲活理论知识,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好新思想。团长霍白在2021年获评“中国好人”。

      这是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融入基层党建、融入美好生活、融入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加强阵地建设,长宁区率先成立上海首个区级中心和首个街道分中心,实现区中心、街道(镇)分中心、居民区实践站三级阵地全覆盖,构建了“一个区中心、十个分中心、百个实践站、千栋示范楼组(楼宇)和万户示范家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网络。紧密结合全区中心工作,牢牢把握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探索打造一大批以智慧城市、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公共空间、社区治理、人文艺术等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点)。

      2020年1月,作为“凝聚力工程”发源地的华阳路街道成立了上海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街道分中心,并在辖区内居民区和楼宇园区建成5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1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楼(宇)组,1136户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家庭,凝聚17000多名志愿者,实现“街道—网格—居民区”三级站点全贯通。新时代文明实践实实在在助推基层治理。比如,面对疫情,华阳路街道先后招募志愿者11600多人次,累计服务时长约52万小时;聚焦老城区、老龄化特点,街道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推进百户防跌倒设施安装、百户卫生设施改造、百户精准帮扶等“八个百”主题实践项目,在为民服务中提升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感受度,丰富“凝聚力工程”新内涵。

     

      人人都是

      文明实践参与者、贡献者

      近日,《中共长宁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层实践地的实施意见》发布,全区上下将坚持不懈,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基层实践地,为进一步丰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提供更为丰厚的实践土壤。

      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长宁区大力探索文明实践的新路径新方式,更加注重政治引领、更加注重社会治理、更加注重群众参与,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都是文明实践参与者、贡献者的良好局面,打造城区软实力的特色标识。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虹桥街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建设中,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独特优势,开启民意“直通车”,架起协商“彩虹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虹桥街道在16个居民区和50家区域单位分设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不断优化“一体两翼”模式。截至目前,街道围绕60部法律归纳整理出1000余条意见建议,其中98条被采纳,还有82条意见转化为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涌现出老小区物业服务“质价相符”两张清单、“一网通办”移动窗口、社区非机动车“安全策”、街区数字生活“新十景”等金点子,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动力不竭,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双提升。

     

      常态长效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将基层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固化为常态长效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长宁区不断深化协同运行管理机制——在线下,巩固区中心主导统筹、街镇分中心对接指导、居民区实践站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在线上,依托市区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完善“组织供单、群众点单、阵地派单、团队接单、百姓评单”的项目实施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各类资源的统筹融合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机构、人员、资源“三统筹”,载体、项目、平台“三融合”。

      实践中,长宁区涌现了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比如:愚园路历史风貌街区国际钢琴音乐节已连续举办4届,钢琴元素融入愚园路百年历史文化底蕴,沉浸式体验让百姓充分享受家门口音乐盛典;光华医院“同声传译”爱心助聋门诊志愿服务持续3年,年接诊患者超500人次,帮助聋哑患者就医的同时,也帮助病人打开心结;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延安之心”社团将志愿精神延续到校外,在地铁志愿引导、图书管理服务、红色文化志愿讲解等活动中展示学生志愿者风采,成立5年多来,累计开展活动超过290场,参与者近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近4万小时。

      接下来,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将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建设“15分钟文明实践圈”,促进文明实践成果持续涌现,为长宁打造“四力四城”凝聚磅礴力量。

     

      文明实践延伸到“楼门口”“家门口”

      在长宁区,1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楼宇(组)将文明实践延伸到“楼门口”“家门口”。各街镇以楼宇、楼组为单元,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各个角落,成为提升“美丽楼道”创建能级,赋能商务楼宇,传播文明风尚的重要探索。

      在社区中,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楼组,楼道环境整洁、优美,居民看着舒心、住着顺心。作为“美丽楼道”2.0版,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楼组创建不但重视“硬件升级”,更将居民参与、自治共治融入创建标准,引导社区居民走出家门、融入楼组、参与社区、共建共享,打造家门口文明实践阵地。

      在新泾六村12号楼,往日楼道堆满的杂物不见踪影,钢琴键盘墙绘顺着楼梯而上,仿真草坪空间摆放着吉他等乐器,一个音乐主题楼组令人赏心悦目。周家桥街道虹桥新城文化自治楼组活动空间有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馨阅草堂”,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楼组创建契机,曾经的闲置空间成了居民都爱来的打卡地,读书沙龙、协商议事、文体活动等活动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提升文明程度……居民的态度也从“要我创”变为“我要创”,大家积极参与制定楼组公约,定期开展大扫除,主动将家里的绿植、艺术作品拿出来布置楼道,形成了一个个“绿化楼”“摄影楼”“音乐楼”“垃圾分类宣传楼”……越来越多的社区楼组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楼组创建,极大提升居民参与自治共治的积极性。

      在楼宇里,长宁区依托党群服务站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楼宇。针对白领青年党员,开展党史知识竞赛、重温入党誓词等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今年,“‘宁’好故事荟”文明宣讲系列主题活动走进华敏翰尊国际大厦、多媒体广场等商业楼宇,培育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有生气的理论传播文明实践品牌。

      众多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楼宇还根据白领需求,提供手工学习、瑜伽课程、医疗咨询、读书分享等各类活动,在寓教于乐中丰富楼宇文化、弘扬主流价值。白领日益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比如,江苏路街道组织开展“公益一小时”志愿服务,新华路街道坚持开展“三十日,我志愿”主题志愿行动,示范楼宇内青年党员、企业白领利用午休时间走上街头、深入弄堂,以实际行动参与文明实践。

     

      “生境花园”书写文明实践新内涵

      “生境花园”,作为长宁区新晋网红打卡地,也是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在城市社区的生动实践。涵盖多重功能的“生境花园”,让居民们在家门口拥有可看、可感、可互动的生态花园,是社区居民乐在其中的生态空间、治理空间、文明实践新阵地。目前,长宁全区共有8座生境花园投入使用,虹旭、泰安、常馨、乐颐等4座生境花园被命名为“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点)”。

      生境花园建设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设、后期维护,始终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全程吸纳凝聚居民的智慧与热情,按照社区居民的“画像”,融合专业设计巧思。在常馨生境花园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自发开展了道铺砾石、手绘明信片等文明实践活动,居民亲自参与,增进了与社区的情感连结,提升了主人翁意识。

      每一座生境花园的管理维护,社区志愿者都是主力军。虹旭居民区成立了小蚂蚁志愿服务队,每日包干维护日常秩序,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到实处、融入日常,打扫和浇灌用水来自雨水回收,肥料来自小区居民日常收集的堆肥,成熟后的瓜果蔬菜由志愿团队组织采摘并送给社区内独居、高龄老人。

      在长宁区,生境花园谱写了都市里的“田园牧歌”——8座生境花园开园以来,各居民区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居民互动和体验活动,一起观鸟、认识植物、堆肥种植、养护花园、交流体验……生境花园还根据时节变换和生态情况不断进行“微更新”。节假日期间,这里还是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沉浸式课堂、家门口的“科普游学之地”。

     

      文明实践特色站点融入“人民城市”建设

      “三十七民众夜校”、路易·艾黎故居、新华“里巷·市民中心”……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的有益补充和拓展,2021年,长宁区充分挖掘街区、楼宇、公共空间、特色产业资源,探索打造了首批36个以智慧城市、绿色生态、民生服务等为主题的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点,不断丰富文明实践的功能内涵、提升辐射作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享受便利服务。

      让文明实践更富参与性。“三十七民众夜校”建于1946年,是当时工人运动的指挥所,培养发展了多名共产党员。位于万航渡路上的旧址还原了当时夜校师生参与革命的历史场景,成为党史学习的体验式课堂;范北居民区将原先的小区违建改造成具有历史感的范北“护航号”绿皮火车特色站点,既讲述了社区“前世今生”,也成为社区居民议事和活动的互动舞台;虹桥机场新村社区参与式博物馆融入机场历史、突出航空主题,构建了集展览、社交、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在同仁医院的门诊大厅、病房,病人与家属不时会与微型音乐会、展览不期而遇,这是“同·艺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志愿者们运用音乐演奏、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打造温馨就医环境;在北新泾街道“爱馨苑”新时代文明特色实践站,除了提供体能康复训练、就业创业培训、日间照料托养等多元功能,来自社会各界的13支志愿服务团队也时刻关爱着特殊群体,形成“洋太太关爱阳光宝宝”“爱馨医站”等志愿服务品牌;在苏州河沿线,宁聚里·风铃驿站等特色实践站点提供便民服务,让观光休闲和健身锻炼的市民获得温馨体验。

      让文明实践更加多元化。想了解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你可以前往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和深兰科技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一探究竟;想深入了解人文艺术?集非遗传承和影视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创业基地“猫悦上城”、中新泾公园“阅空间”、上海艺术品博物馆、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等特色站点是最佳选择。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走进重点企业、文化场馆,融入网红街区,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过程中感知“人民城市”建设的成果。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