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县级融媒体中心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何服务乡村振兴
    发表时间:2021-03-23 来源:河南日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基层的新型主流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服务乡村振兴呢?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的规模为3.09亿,比2020年3月增长了18.8%;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55.9%,比2020年3月提升了9.7%。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笔者长期关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状况,并对河南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了调研,其中不乏成功案例,也存在很多不足,农民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平台的关注度不高。县级融媒体中心内生动力不足、长远规划不够、人才队伍匮乏、服务意识不强、集群效应不显是通病,尤其在与乡村振兴的黏合度上存在明显差距,仅仅在乡村振兴的宣传工作上做了些文章,服务“三农”的措施远远不够,与“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相差甚远。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具体来说,就是立足媒体属性,做好增值服务,即“宣传+”功能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围绕乡村振兴的五项任务,从政策保障、管理机制、功能完善、流程再造、技术平台、数字经济等方面开展平台建设。

      完善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保障。县级融媒体中心是由党和政府主导,媒体、社会多种力量参与的生态体系。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引导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健康发展,立足长远、规划先行,打破传统模式制约瓶颈,建立全效的内部生态链,“用户思维”“互动传播”“移动优先”等理念要贯穿生态链的各个环节。

      健全管理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目前,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仅仅是“换换牌子而已”,没有考核体系、评价体系,“干和不干一个样”现象大量存在。融媒体发展的核心是人才,健全管理机制、体现人文关怀尤为重要。管理机制上,无论是行政体制、事业体制,还是二者的混合体制,都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

      丰富服务功能,吸引受众参与。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扩大业务范围和发展触角,提供增值服务,满足群众需要。单一的媒体功能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服务、便民、商务等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设置,这些设置也将增加与受众的黏合力,是实现“自我造血”的必要条件。

      再造生产流程,实现深度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内容建设、生产流程上需要打破传统壁垒,摒弃原有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实现流程再造,从过去的“线性传播”到现在的“闭环式运行、开放式传播”,信息发布到受众接收,可能就是“零时差”,围绕“生产、分发、互动”三个要素,实现闭环运行;只有这样,才能留得住“粉丝”,稳定住“阵地”。

      统一技术平台,实现集群效应。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利用第三方的智能化技术平台建立自己的信息出口,如微博、微信、抖音或上级主流媒体等。这样可以借梯上楼,有效实现融媒体中心的通用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平台多少,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很重要。

      激发基层活力,振兴乡村经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为县域提供了流量经济、年轻人经济、技术经济,其运用的人工智能、5G传输、移动直播、爬虫技术等新技术,增加的物联网、开放式平台等功能,为基层提供了无限的活力。商品流通、信息回归、技术回归、人才回归、资金回归,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理基础。

      (作者:李明,系焦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