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校园党建
    两位高校“掌门人”呼吁:师范院校不能丢了“师范味”!
    发表时间:2021-03-0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有一件开心事。

      今年年初,他在2020年两会上提的“关于加快推进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应。教育部称,正如建议所指出的,在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众多师范院校选择走综合化发展道路,使得在提升实力的同时,也陷入了“去师范化”的困境。

      这两年,赵国祥一直在呼吁大家关注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弱化、边缘化问题。赵国祥发现,全国47所师范大学中,明确定位为综合性大学或高水平大学的有26所,定位为综合性师范大学的有6所,定位为师范大学的有15所。

      办学定位上的综合化致使师范院校有“师范”帽子、没有师范特色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师范大学没有条件也办起了“商学院”“软件学院”“工程学院”等,丢掉了师范教育特长和特色。

      “很多师范院校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综合类高校。”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也发现,目前许多师范院校师范生招生比例在下降,有的师范生招生比例已下降至不到30%。

      所幸,师范院校不能丢了“师范味”的问题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教育部在答复赵国祥提案时表示,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关要求,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保障办学质量,强化培养卓越中学教师的力度,发挥师范院校的“师范”优势,强化师范院校主体地位和关键作用。

      “当‘要不要’的问题解决了之后,解决‘能不能’的落实机制问题成为促进再师范化落地生根的关键环节。”赵国祥认为,首先要健全师范院校再师范化治理机制。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示范,打造师范院校再师范化转型的国家队;以“一省一示范”为思路,带动47所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重点振兴,打造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省级队;以一批具有学级优势与学科特色的地方本科师范学院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示范,打造师范院校再师范化的地方队。

      其实,制约师范院校找回“师范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范院校的囊中羞涩。赵国祥在翻阅2020年度经费预算时发现,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前三的均为综合性“双一流”高校,经费预算的平均额达到239亿,而同为“双一流”高校,师范类院校的平均额只有60亿。

      在郑军看来,与医学、工学等学科加大投入能够立即产生大量回报不同,教师教育需要长期投入而且很难产生短期回报,这也是师范院校“钱袋子”吃紧的原因。

      为此,郑军建议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投入经费应该每年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教师教育投入不打折扣、不缩水。

      赵国祥建议以“双一流”建设为项目载体,加强经费支持、政策倾斜和过程评价,引导“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师教育。同时将“一省一示范”(或“一省一标杆”)纳入再师范化项目建设计划,在各省分别打造一所基础好、后劲足、潜力大的省属师范大学。

      除了“钱袋子”问题,郑军认为,师范院校失去“师范味”还跟有偏差的高等教育评价观和社会机构推崇的高校排名制度有关。“重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主体地位,改革师范院校评价刻不容缓。”郑军说。

      郑军举例,比如受科研考核和科研排名的影响,各师范院校忽略了教师教育“理论+实践双结合”的独特性,采取的招聘模式还是重研究而轻实践。这会导致各师范类专业缺乏有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导致师范生在校教育空洞,实践性弱化,毕业后站不稳讲台。

      郑军建议,首先要严格界定“双师型”,必须是在中小学一线从事过至少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并且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其次,向全社公开各师范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接受全社会监督。最后,还要面向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招聘,建立专项的准入、晋升和考核标准,确保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双师型教师达标。

      针对师范院校专业技能训练师资缺乏的问题,郑军建议,师范类院校要配备齐专业技能训练教师和实验员,严格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制度,确保训练时间要达标,质量要达标。严格考核和认证制度,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师范生教师技能展示平台,确保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查证。(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刘博智)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