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史故事
    毛泽东: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发表时间:2020-07-06 来源:天津日报

      出身农民家庭又亲事农活的青少年毛泽东,自小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而朴实的情感;接近而立之年的毛泽东,已成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人民群众观便由自发朴素向马克思主义的方向转变。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构成了毛泽东人民群众观的基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他后来提到的“拜人民群众为师”“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无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光芒。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是毛泽东人民群众观朴实而生动的体现。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要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问题”。他一生心系群众,关心人民疾苦。

      早在1922年,毛泽东便提出了农民的根本“生存权”问题。什么是中国农民的生存权?毛泽东经过长期的思考,认为饥饿甚至有些人饿死是对农民生存权的最大威胁,当时的中国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就是解决温饱问题,而致使农民贫穷与饥饿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从创建中国工农第一个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便将土地问题作为解决农民生存权的关键,通过打土豪分田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不仅极大地激发了苏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热情,而且使广大农民发自内心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

      1928年,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制订了《井冈山土地法》,首次以法令形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按照男女老少平均分配、有劳动能力者多分的原则进行土地分配,以实践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并在中央苏区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开启了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伟大尝试,成立边区政府,实行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工农兵代表大会,苏区群众在政治与经济权益上得到了保障,激发了他们跟共产党走的政治热情。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着重强调人民民主和保障人民权利,他主张全国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保护财产的权利。据此,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纲领、条例、法规,这体现毛泽东“人民群众观”日臻成熟,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的团结,壮大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孤立了抗日阵营中的反动势力,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厚植了群众基础。

      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人为老百姓做的最实实在在的一件事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使千百万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枷锁,而且本村有在国民党军队服役、现役的官兵家人,一视同仁,一样分地。这就不仅使亿万农民甘愿跟共产党走,也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军队中来自社会底层的官兵,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新中国建立之初,毛主席及其所领导的共产党人所接手的中国是一个没有石油,没有重工业,连火柴铁钉都没办法生产的国家;一个刚刚遭受了百年战乱、满目疮痍的世界最贫穷的大国;90%以上是文盲半文盲,人均寿命不过35岁;全国仅有的一点财富又被蒋介石集团洗劫一空,劫持去了台湾。面对困境,毛主席及其所领导的共产党人带领全体人民建立了保证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农民参与生产队事务管理、工人参加工厂管理,在政治上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人民热爱毛主席和共产党”,是这一时期良好党群关系的真实写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很快便解决了温饱问题,到1975年,中国人90%以上接受了初等以上教育、人均寿命达到65岁,这些,都是毛泽东人民群众观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并且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主人,是毛泽东人民情怀的根基。早在建党之初,毛泽东深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在夜校上课时,毛泽东生动地说:“ ‘工’字上边一横代表天,下边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代表我们工人,我们工人可以顶天立地!”煤矿工人立即掌声四起。后来,他又去长沙给人力车夫讲课时说:“工人就是做工的人,咱们把‘工’字放在‘人’字上面,大家看看是个什么字?”车夫们异口同声地说:“天!”毛泽东深情地说,“我们工人就是‘天’!我们工人联合起来就可以顶天立地!”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非常看重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就会有取之不竭的力量之源,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人敌?”“兵民是胜利之本”,千百万跟党走、拥护革命的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战争的伟大之雄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因而我们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无数的工农子弟跟党走、踊跃参加红军”,到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了广泛的抗日根据地及其敌后武装,将敌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每当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大决战前,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义务援军,我们不需要后勤部,千千万万的群众就是我们的后勤部;我们没有野战医院,野战医院就是大娘的炕头”,无不是毛泽东以人民为主体地位人民观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中华民族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在党和集体组织的号召下,中国农民修建了8.6万座水库、构筑了17万公里的河堤,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复方蒿甲醚,“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用短短20多年时间建成了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这是毛泽东人民群众观在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的生动体现和伟大胜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人民群众观的至高境界,是毛泽东思想最富于生命力之所在。在毛泽东一生的著述中,论及“为人民服务”的地方颇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成为那个时代共产党人进行党性锤炼必读的“老三篇”之一。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在党的七大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写入党章,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它的感召下,涌现出了许多像时传祥、王进喜、雷锋那样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其纯正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仍然为当今一些老党员、老干部、老工农所津津乐道。

      正因为毛泽东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因而他喜欢融入人民当中,喜欢与群众在一起。有时他出行,安全保卫部门因为怕发生意外,便将群众挡在一定的距离外,对此,毛泽东常生气和发脾气,他说,如果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我还是共产党的领袖吗?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的官员鱼肉百姓、搞腐败,为此,毛泽东发出警告:“谁搞腐败,我就割谁的脑袋!”这是他的政治承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充分表明了他鲜明的人民立场──坚决地站在人民群众一边。

      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新的时代,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很有必要学习毛泽东深厚的人民情怀,重温他“为人民服务”的教导,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坚决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网站编辑:赵丹阳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