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史故事
    一根小竹竿,无悔支前路
    发表时间:2021-02-05 来源:人民日报

      “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在各解放区通往淮海战役前线的十几条运输线上,曾活跃着数百万支前民工推着小车运送物资的身影。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一根长约1米的竹竿,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这支竹竿的主人,名叫唐和恩。

      在淮海战役中,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五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共产党员、山东农民唐和恩就是其中一员。唐和恩的儿子唐振明告诉记者,当时父亲听说村里要组织民工队到前线去,便主动报名,带领本村小车队启程。

      临行前,唐和恩携带了一支竹竿。累了,用它当拄棍;过河,用它来探路;遇到野狗,能用来防身。每到一地,他还用针尖把地名刻上。

      竹竿顶端,刻着从家乡出发的地点:山东省胶东地区莱东县陶障区,后面一串,是支前的路线: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口……这条支前路横跨山东、江苏、安徽三省,行程长达2500余公里。

      小车队翻山涉水,日夜奔走。队员们吃红高粱,省下小米、白面给解放军吃;他们把身上穿的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粮车上,避免淋湿军粮;鞋子跑掉了、脚被磨破了,硬是将小推车从胶东推到淮海,推到了淮海战役胜利的那天。

      淮海战役结束后,唐和恩立特等功,被授予“华东支前英雄”荣誉称号,他带领的小队被评为“支前模范队”。电影《车轮滚滚》中那位携带竹竿推着独轮车的主人公耿东山,就是以唐和恩为原型拍摄的。

      唐和恩曾在竹竿上刻下诗句:“一根竹竿行万里,省县村镇刻分明。胜利回来留纪念,传给后代好革命。”唐振明告诉记者,在父亲的教育下,子孙中每个家庭都有共产党员,一心一意跟党走,把淮海战役精神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5日 05 版)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