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史故事
    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发表时间:2021-02-20 来源:《党建》杂志

    张晓飞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这支流传在陕甘地区的民歌,歌颂的就是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的刘志丹。

      1903年,刘志丹出生在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1922年,他考入榆林中学,在共产党员魏野畴、李子洲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开始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参加和领导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5年冬,刘志丹受党组织选派,投考黄埔军校,入第四期学习。1926年10月,自黄埔军校毕业后,他被党组织派往冯玉祥部,后任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党代表兼政治处处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冯玉祥部威逼刘志丹等共产党员“必须宣誓脱离共产党,听国民党之领导,守国民党之规则”,否则“查明枪决”。对此,刘志丹直面威胁,毫无畏惧,断然拒绝。

      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928年,刘志丹、唐澍等共同领导渭华起义,这是刘志丹创建革命军队的起点,虽然最终失败,但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后,刘志丹领导了多种形式的兵运和起义活动,他坚持从陕甘地区实际出发,采取“三色建军”的斗争形式,谋划“狡兔三窟”的战略布局。他关心人民疾苦,情系广大群众,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被群众和战士亲切地称为“老刘”。美国作家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赞誉道:“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

      刘志丹等人经过浴血奋战,开创了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最终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组成陕甘根据地,革命力量得以壮大,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抵达陕甘根据地,与刘志丹等领导的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然而此时,“左”倾教条主义的执行者却在根据地内大肆进行“肃反”活动,刘志丹也被逮捕。面对逆境,他宁可自己蒙受冤屈,也坚持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服从纪律。党中央到达陕甘根据地后,立即把刘志丹等被关押的干部释放出来,并及时纠正了错误。刘志丹出狱后,给部队同志讲话时,每次都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要顾大局识大体,绝对服从中央的领导,听从中央的调遣,要向中央红军学习,加强团结。

      1936年3月,刘志丹参加东征战役,率部挺进山西,迭克敌军。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刘志丹牺牲时,皮包里只有6支香烟、半截铅笔,没有给亲人留下任何财物,但是,他那炽热的革命理想、崇高的革命风范,必将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驻人间,正如周恩来的那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