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史故事
    红梅傲霜雪——记中央纪委原常委帅孟奇
    发表时间:2021-06-1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滔滔沅水,哺育了一位忠贞不屈、一身正气、毫无私心、品德高尚的红色湘女帅孟奇。她被党和人民尊称为“帅大姐”,是许多烈士子女口中的“帅妈妈”。她如同盛开在寒冬的红梅,不与百花争芳艳,傲雪凌霜只等闲。 

    延安时期的帅孟奇(1946年)

     

      监狱里的“党支部书记”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湖南,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长沙城。此时,一位身材消瘦、蓄着短发的中年妇女,正在城中大街小巷来回奔走。她正是从汉寿县城来到长沙的帅孟奇,因当时严峻复杂的革命形势正急切地寻找上级党组织。 

      此前,帅孟奇就已是中共湖南省汉寿县委领导人之一,参与领导了汉寿县农民运动。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她机警、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涉难历险,毫不畏惧。 

      1932年10月,帅孟奇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监狱里,敌人对她施以种种酷刑,坐老虎凳、踩杠子、灌煤油……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帅孟奇宁死不屈,始终守口如瓶,保守了党的秘密,保护了党的组织、保护了同志。面对无计可施的敌人派来劝降的叛徒,她厉声怒斥,表现出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 

      1933年,帅孟奇被判无期徒刑并被押往南京服刑。她趁敌人放松警惕之机,带领狱中党员秘密成立临时党支部,成了监狱里的“党支部书记”。 

      “我们出不去该如何继续革命?”“千万不要灰心,暂时出不去我们就先学习,有了坚实的革命理论基础,还怕用不着吗?”为了团结狱友,帅孟奇和钱瑛、夏之栩一起,组织和发动大家学革命理论、学文化知识,告诉大家要有远大的革命抱负,要有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信念。为改善生活条件,她们多次组织绝食绝水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帅孟奇的豁达、乐观、无私,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一些原本不了解共产党的青年,在她的影响下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经组织营救帅孟奇终于回到家乡,展现在她面前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因为她共产党员的身份,父亲被逐杳无音讯,母亲被逼疯后不久离开人世,13岁的女儿被敌人毒害……面对家破人亡,帅孟奇擦干泪水,继续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哪怕前路再多荆棘、再是艰险,也毅然决然走下去。 

      “文革”浩劫中,帅孟奇被错误开除党籍,关进监狱,屡遭批斗,但她仍然对党忠诚不改。1976年元旦,面对窗外早春来临的气息,帅孟奇写下了一首《新年咏梅》:“一度梅花一度春,傲霜战雪迎春来。漫山萌芽向阳发,粗干老梅绿叶生。”她坚信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1978年,帅孟奇获得彻底平反,历任中央纪委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此时的她已经80多岁高龄,但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坚持工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作出重大贡献。 

      帅孟奇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为信仰而苦,为信仰而死,苦得其所,死得其所!”这是一位革命老人对自己革命一生的真情表白,也是她历经磨难仍然对党忠心不渝的最好证明。 

    1950年6月,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人代表与帅孟奇(前排右二)合影。

     

      实事求是的“好大姐”

      帅孟奇提倡讲真话,坚持实事求是,一身正气,秉公办事。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心里只有党和国家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解放战争时期,帅孟奇任中共中央妇委秘书长、代理书记。她结合当时形势,到农民家走访,开座谈会、谈心会,发动妇女群众支援前线。在山西临县武家坡,她以发动群众搞土改为中心,又结合破除束缚妇女的封建陋习,反对包办买卖婚姻,提倡婚姻自主。妇女群众兴高采烈,既分到了土地,又破除了封建传统,高兴地把帅孟奇看作亲人。通过将妇女工作和土改工作相结合,极大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1949 年7月,帅孟奇调至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先后任处长、副部长。虽然工作性质有了变化,但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没有变。许多干部愿意跟她讲心里话,称她是“我们的好大姐”,“有困难找大姐”被当时许多人口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决定从各地抽调600多名干部充实到中央机关工作。这批干部陆续调来后,帅孟奇大多都亲自谈话,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适当的分配。同时,把安置这批干部家属的问题通盘考虑,协调接受单位尽快落实,使得干部本人和家属人尽其才,在新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准备推行统购统销政策,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薛迅从农村考察回来,反映群众的一些意见建议。然而,当时部分人认为她“右倾”,给她扣帽子,还主张开除薛迅的党籍。帅孟奇当时兼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在讨论薛迅问题的会上,她和钱瑛坚决不同意开除党籍的处分,最终薛迅党籍得以保留。兰州大学校长林迪生写信给帅孟奇,反映他在学校反右运动中提了不同意见,就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为了核清事实,她亲自去兰州调查,又听取本人的申述,将情况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对林迪生的错误处理最终被取消。 

      帅孟奇还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她从不满足于听汇报,为了掌握一手材料,深入农村、工厂、学校一线,有时还到群众家中走访,或请过来谈话。在湖南农村调查时,有群众反映,水稻密植不合理影响收成,“平均亩产只有300多斤,有的只有100斤左右”。回北京后,她向部里和中央作了汇报,还给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打电话,让他将这些问题向毛主席反映。不久,毛主席找帅孟奇谈话,详细询问各地农作物密植情况。她敢于直言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受到毛主席赞扬。 

     

      端正党风的模范

      1981年,党中央提出重新学习陈云同志在七大上的讲话——《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要求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老同志要作出表率、传好党风。 

      帅孟奇对当时党内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深恶痛绝。她大声疾呼,不论是部长、局长、党委书记,有了错误就要接受人民批评,进行自我批评,“讲面子是保不住面子的,真理会撕掉你的面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人民,人民就要抛弃你!” 

      帅孟奇是端正党风的模范,一生清正廉洁,从不以权谋私。有一年,家乡的一个侄外孙来到北京,求奶奶给县里打个招呼、谋个工作。帅孟奇语重心长地说:“农村也需要知识青年。你身体差,种田不行,可以搞副业嘛!”侄外孙回到家乡后,却以她的名义找到县委书记要求安排工作。帅孟奇知道后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县委书记,要求凡亲属以她的名义去谋求特殊照顾的,一律不要理睬,按政策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另一封给侄外孙,严肃批评他的错误,同时鼓励他做一个勤劳勇敢、大有作为的青年。 

      还有一次,帅孟奇的侄女帅承朴发高烧,找姑妈要车子去医院看病。帅孟奇同意了这次用车。但事后对帅承朴说,车子是国家的,汽油很紧张,国家又困难,让她补交了交通费。上世纪80年代初,帅承朴已有两个孩子,可在北京没有房子住。有一天她把憋在心里许久的话讲了出来,想请姑姑帮忙解决住房问题。帅孟奇听了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是个共产党员,不能以权谋私为你要房,住房的事由你们单位解决。”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亲戚中有人对她不满,说她官做大了就“六亲不认”,帅孟奇听罢笑笑说:“我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是为亲朋好友服务的!”这些肺腑之言,至今依然掷地有声,发人深省! 

      帅孟奇凡事以身作则、大公无私,生活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上世纪 50 年代做的一套黑呢制服,她一直穿到80年代,领口、袖口、下襟都打了补丁;有些衣服破得不能再补,就把小碎布缝起来作为坐垫;80年代,她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做了几套新衣,平时在家还舍不得穿……1994年,她因住处拆迁而搬家,搬家工人看到家里还用着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非常惊讶:“这就是首长的家?”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这是帅孟奇常说的话,以此告诫大家不要去争待遇、比财富。她自己一生更是顾全大局、淡泊名利。升任中组部副部长后,组织上两次要给她提级别、提待遇,被一一谢绝;当中央号召老同志退下来时,帅孟奇首先响应、主动申请,第一批辞去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职务。 

    1982年春节前夕,康克清和帅孟奇(左)在中南海老干部座谈会上会面。

     

      共产党人的大爱情怀

      回望帅孟奇的一生,她收养和照顾了许多烈士子女:沈绍藩的女儿舒炜,任作民的儿子任湘,杨匏安的儿子杨志,郭亮的儿子郭志成,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失去亲生女儿之后,帅孟奇一生无儿无女,她把母爱无私献给了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子女们。 

      1958年,舒炜患肺病,帅孟奇到处托人从香港买来德国进口药给她治病。舒炜在青岛养病时,她还经常去信,嘱咐好好休息把病养好,争取早日返回工作岗位。1964年,任湘在内蒙古考察因肺病大口吐血,当地医疗条件非常差无法治疗。帅孟奇得知后,立即吩咐将他送回北京,并预先联系好医院……每到周末和节日,孩子们都回到“妈妈”身边。帅孟奇经常说:“我这个没有孩子的家倒成了孩子最多的家了!” 

      帅孟奇还特别关心孩子们的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告你一件兴奋的事,这次驾驶飞机的是两个女驾驶员。驾得很好。这就证明女同志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做得很好。你一定很相信这两句话吧。”这是帅孟奇纪念馆中珍藏的一封家书复印件。在信中,帅孟奇鼓励舒炜,要有追求,要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地奋斗。照顾革命后代,把他们培养成有益于人民的人,正是帅孟奇坚守的人生信条。 

      据舒炜回忆,除了家书中的谆谆教诲,平日里,每当有孩子在身边,帅孟奇总忘不了叮咛嘱咐,“你们没有权力,也绝不应该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过日子。你们只有继承父辈的革命精神,为党为人民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义务……”这些话语,深深地烙印在孩子们心中。 

      帅孟奇对下一代更是格外关心。有一年,汉寿县遭受水灾,她马上寄了5000元回去,支援修复被洪水冲坏的小学校舍。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材奖励基金会、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单位都收到过她的捐款。1989年3月,帅孟奇立下遗嘱,身后所余存款全部捐给教育事业。根据这一遗愿,帅孟奇去世后,她的亲属将遗产的一半2万元捐给天津大学奖励优秀学生党员,剩下的2万元捐给汉寿一中。把革命后代当作自己子女,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亲人,帅孟奇无怨无悔付出一切。这种爱,跨越亲情和血缘,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无疆大爱! 

      “没有孩子却儿孙满堂,没有视力却有敏锐目光,没有权力却最受崇敬,没有享受却活得最长。”这是陈赓将军的两个儿子陈知非、陈知建,为祝贺帅孟奇百岁寿辰而合力完成的书画作品。画上,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帅孟奇与盛放的“粗干老梅”并立着,是那样的慈爱祥和。傲然怒放的梅花辉映出她绚丽的人生,遒劲有力的枝干衬托出她高洁的品格。帅孟奇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也为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树立了光辉榜样。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1年第12期,作者:黄武)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