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史故事
    傅作义将军的“人生三部曲”
    发表时间:2022-01-06 来源:中国军网

    傅作义。

     

      河东沿岸后土祠下游,安昌村里的一座农家院落,北房、西房、南房(含门楼)各两间。1895年,傅作义在这里出生。

      铁血抗日、和平义举、躬身水利,这位河东抗日名将的“人生三部曲”波澜壮阔、彪炳史册。

     

      “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相继攻占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傅作义将军主动请缨,提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决心“誓保国土,以尽责任;不惜牺牲,以雪耻辱”。

      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接着,日本的魔爪又伸向我长城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威胁北平。1月5日,傅作义主动要求率部抵抗侵略。3月初,部队开往张家口,先头部队开抵多伦抗敌。5月初,长城一线中国军队战局失利。5月19日,傅作义急率59军开赴北平外围密云、怀柔一线战场,同日军西义一师团展开恶战。敌人在飞机、大炮、坦克、步兵的协同下,日夜狂攻,中国军队则越战越勇。但在此关头,南京政府竟在前线将士痛击顽敌的情况下,与日军达成停战协议。23日,北平军分会何应钦勒令傅作义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极其愤怒,提出: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后撤,否则我们绝不后撤。后来,经过交涉,傅作义才愤然下令撤兵。当时傅作义的秘书曾赋诗表达愤怒之情:塘沽协定事堪伤,自拆藩篱引豺狼,死战怀柔坚不退,放到最后一声枪。

    傅作义与绥远抗战军官合影。

     

      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傅作义将军的人生信仰。1936年,他担任绥远省主席期间,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来到绥远,企图用金钱收买他,开口出价6000万大洋,并厚颜无耻地说:“只要你使傅军答应‘独立’两个字,6000万大洋就全部归你自己独有,并保证日本不与将军为难。”傅作义斩钉截铁地回击道:“绥远是中国的领土,休说6000万,就是6万万,也休想占领我一寸领土!”板垣只得悻悻离去。

      在绥远抗战中,傅作义指挥所部表现异常英勇。战前召开的营以上军官秘密会议上,傅作义说:“岳武穆三十八岁壮烈殉国。我已过了三十八岁,为抗日死而无怨!”傅作义的抗战决心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将士,此役,日军在绥远的赌注几乎全部输光。

      从1933年至1945年的13年间,傅作义满怀爱国热情,一直奋战在反侵略战争的前线,指挥大小战役战斗290多次。长城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先声,被誉之“为国干城”;绥远抗战,“不仅取得中华历史上的光荣地位,且已作为中华民族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史迹昭垂,万世不灭”(天津《大公报》社论);五原战役的胜利,更是全国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中第一个收复失地的战役,蒋介石授傅作义“青天白日勋章”(受此勋章的蒋是第一人,傅作义是第二人)。

     

      前功不遮后过,后功能抵前过 

      傅作义虽作为国民党高级指挥官、主政一方的要员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待部属关怀备至,赏罚分明。“责己也重以周,待人也轻以约。”对待犯错误的干部,傅作义坚持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允许犯错误,也要改正错误。据此,他处罚过不少曾经立过战功的人,也重新起用过犯各种错误甚至判了重刑的人。

      对此,董其武将军曾经回忆道:“我本人就是犯过两次错误,在改正后而又被信任、提升的一个。1938年春,在绥南抗日战役中,我任101师师长。我部营长邵德禄,因贻误战机被正法,团长李思温被撤职,我受警告处分。1940年,在绥西抗日战役中,傅将军命令我的司令部,与马鸿宾的35师司令部驻在一起,伏击日军。不料,当我率部到达35师驻地时,该师已撤走,日军突然出现在我部正面,使伏击战变成遭遇战,打乱了傅将军总的作战部署。事后,傅将军对我从严处罚,记大过一次。受了这两次处分后,我不气馁,愈挫愈奋,吸取教训,在新的战斗中,认真指挥部队作战,多次取得优良战果。傅将军便用后功能抵前过的原则奖励我,曾颁发过一枚勋章,并被提升为暂4军军长……与我同时受处分的团长李思温,后来改正了错误,也被重新任命为团长。”

      刘景新是35军31师91团团长,傅作义守涿州时的上尉参谋,属于老部下。后因绥西抗日战役指挥失利,傅作义以军法论罪,下令枪决。当时,连棺材都买好了。31师诸位领导考虑到刘景新是百灵庙战役中的“五位民族英雄”之一,战功卓著,中外闻名,杀了不妥,请求傅作义免刘一死。傅作义开始并不答应,后经大家一再央求,才改死刑为交军法处关押,关了五年之久。关押期间,刘景新表现积极,释放后,傅将军仍给予任用,只是不让他带兵打仗了。

     

      第一件事是上医院看望病号 

      古代兵家孙子有句名言:“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谷;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傅作义深谙此道,他待士兵和伤病员亲如手足,待如父兄。“每次到部队巡视,他总是不进团部、连部,先到士兵中去看望。见到士兵,他往往翻开眼睛看眼红不红,然后询问能否喝上开水,伙食如何。到了连队,他总是要到伙房去察看,翻开馒头闻一闻,看一看,辨别蒸的好坏。假若伙食不好,他决不答应。”

      对伤病员,傅作义倍加关注。战斗一结束,他的第一件事是上医院看望病号,发慰问品慰问金。有一年春节,他到医院见伤病员没有吃饺子,便找到军需供应处。一进门,供应处的干部正围着火炉包饺子。他当即命令供应处:马上找人赶着包饺子,包好后先给伤病员送去。

      对伤残较重、离队后生活又困难的,尽量从优给予照顾。1940年,五原战役后,一位排长腿部受伤致残。住院期间,其母赶来看望,提及回乡后如何养老。傅作义得知后,不仅教他回乡如何生活,而且送他1000元做经营生活的本钱,这位排长感动得热泪盈眶。1957年4月13日,傅作义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剪彩后,顺道回家乡看望乡亲。一位名叫梁喜魁的老部下当年在傅作义的关心下同一位女子喜结良缘,北平和平解放后,他因为腿部受伤回乡,53岁那年生了个小孩。傅作义见到他特别高兴,看他生活困难,当即拿出300元,叮嘱他好好过日子……

      为了永远铭记阵亡将士的战功,深切怀念他们,傅作义把历次战斗阵亡的人员名单抄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四面墙壁上全是名单。1933年长城抗战结束后,他亲自主持,在归绥修建了烈士公墓和烈士碑,将战斗经过及阵亡将士名单刻在碑上。这座抗日烈士碑如今依然屹立在呼和浩特市郊。

    五原抗日烈士陵园。

      傅作义的部队成了“七路半” 

      1937年,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后,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探讨抗日救国之道。

      1937年,傅作义在大同、忻口、太原等地和周恩来、彭德怀多次交谈。1938年,傅的北路军总司令部驻在晋西柳林镇,随后转至临县、河曲。八路军贺龙、关向应率120师驻岚县,续范亭、南汉宸和武新宇几位领导的山西省战地动员委员会也驻在岚县,傅作义和部属常与八路军来往。

      1938年初,程子华、曾山奉毛主席之命到柳林镇会见傅作义,商谈合作抗日。续范亭、程子华等曾动员3000余名青年补充到傅部。是年秋,傅作义率部离开山西前往绥西河套,南汉宸、曾山等专程赶到河套与傅将军会谈。在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密切接触中,傅作义学习共产党人发动群众的一些做法,派高级幕僚周北峰教授去延安谒见毛主席,请中共派干部和进步青年来帮助开战抗日工作。毛主席不久即派潘纪文为中共驻傅部代表,王一然等几十名干部从延安来到傅部。这批骨干到达后,傅作义学习八路军的做法,在团以上设政治部,营以下设政治指导员。

      傅作义还参照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部队制定“十项纪律”,仿照中共在山西的“战地动员委员会”,在绥远设立“动员委员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军民的抗日热情,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农民王大虎兄弟二人用铁锹杀死日军7人,许多小脚女人主动组成担架队救护伤病员……1941年秋,傅部就地补充兵员,原定3个月内补充3500名新兵,结果在动委会的组织发动下,十几天就完成了任务。

      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引起蒋介石、阎锡山等人的怀疑和不满。阎锡山说“傅宜生赤化了”,蒋介石说“傅作义的部队成了‘七路半’”(意即变成了八路军)。

     

      拼三个“死”,走人民的道路 

      1949年1月,傅作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八项条件,毅然率领华北50余万国民党官兵起义,使古都北平和平解放。其后,又促成绥远起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赞扬傅作义将军为中国人民立下了大功,并亲自授予他一级解放勋章。

      “北平和平”是傅作义在十分困难而复杂的情势下,克服重重阻力,扫除大量障碍,冒着生命危险实现的。当时,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兵力是傅部的十倍,遍布北平城内各要害防地。为防止意外顺利实现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果断地将蒋系部队的建制打乱,使其相互制约。同时,调整要害防地的部署,用自己的部队替换蒋系部队。1949年1月21日,当傅作义向他指挥下的师以上高级将领宣布与中共达成协议,北平实现和平解放时,蒋系部队的将领虽然内心反对,但也无可奈何。兵团司令李文、石觉和军长袁朴,只好要求傅放他们回南京。北平城内各部队得到命令后,秩序稳定。

      这是一步险棋,但傅作义义无反顾。1949年1月20日,董其武来到北平见傅作义,傅作义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北平和平解放,我是拼着三个死:一是和共产党打了几年仗,不了解的人可能要打死我;二是蒋介石特务和他的嫡系,随时会加害于我;三是咱们内部不了解情况的人,也可能要打死我。但是我拼着这三个‘死’走人民的道路,终于成功了。”

      傅作义成功了,他的义举功在国家、光耀千秋。此后,毛泽东多次称赞傅作义的“三个完整”:傅作义将军能够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完整地交出,并改编为解放军;能够把北平古都完整地交给人民;能够用北平和平解放推动全国的解放,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生命垂危之际仍惦记旱情 

      傅作义出生于黄河岸边,对黄河泛滥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切身之痛,很早就萌生兴办水利、造福百姓的宏愿,并与水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在主政绥远时,他便提出“治水与治军并重”的施政方针,在河套地区大兴水利。

    全国人大代表、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在福建视察访问农村时与农民亲切交谈(1956年12月)。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党中央决定让他出任水利部长,他不顾年高体衰,欣然受命,以忘我精神投身其中,一干就是23年,堪称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上任之初,傅作义曾深情地说:“在水利问题上我还是个门外汉,要不辜负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人民的信任,光坐办公室不成,得多下去了解情况,向群众学习,努力做好工作。”担任水利部长期间,他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到水利第一线、到各地调查研究、到黄河下游黄泛区勘察,常常废寝忘食,露宿沙滩研究治理措施……

      1957年,傅作义在参加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工典礼后,不顾身体不适,又急忙赶赴晋南地区考察,因为过度劳累心脏病突发。周总理闻讯后,立即从北京派心脏病专家坐飞机赶往太原参加抢救。病情稍有好转,他又要求继续考察,被山西省委和医护人员劝阻。

      1963年8月,河北平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天津将有被淹没的危险。傅作义当时正患住院病,他从简报上看到这个情况,在家里一天也坐不住,天天打电话给防汛指挥部了解抗洪救灾情况,后来,他竟要求亲临抗洪第一线。党中央考虑到他身体不好,不同意他的请求。他就先到北京附近的密云水库察看了防汛情况,随即又赶到天津巡视抗洪大坝。经过广大军民的努力,洪灾被战胜,天津市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

      1974年4月,傅作义已生命垂危,在他去世的前十天仍惦记着北方的旱情,还问前来探望他的人,北方下雨了没有啊?并向探视病情的周总理恳请:“我的家乡十年九旱,规划中的北赵引黄灌溉望国家在财力允许时能给安排开工建设。”

     

      钱多事多,不给孩子留钱 

      傅作义家特别尊崇传统美德,他的兄弟姐妹和叔叔门下的堂兄弟姐妹,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取名。傅作义排第二,取义。

      对傅作义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父亲。傅作义的父亲傅庆泰年轻时靠在河边摆渡、背客为生,后来靠借船贩运煤炭,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再后来抓住机会开设商号,遂成为当地富户。傅庆泰为人豁达机智,处事干练有方、待亲孝顺、敦族睦邻、诚信守义、勇于担当,其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节俭朴素的品格,被傅作义视为榜样,终生效仿。

      1912年,傅作义被保送进入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学习军事,他血气方刚,花钱大手大脚,以致欠了同学20两银子,回家后向父亲要钱还账。父亲了解详情后并未训斥责骂,而是带着他来到黄河边,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跳进水里。此时正值寒冬腊月,河水刺骨。父亲对他说:“从这里背一个客人到对岸,能挣两枚铜钱,我给你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是这样一点点积攒来的。”待傅作义返校时,父亲除了给他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外,又额外给他所欠的20两银子。傅作义看见父亲在称那20两银子时,双手不停地颤抖。这一幕,深深刺激了傅作义,影响了他一生。后来虽身居要职,但十分自律,“以身作则,不吸烟、不喝酒,腐朽生活更是绝不沾染。一年四季都与士兵穿一样的布衣,夏天穿草鞋。吃饭十分简单,馒头、米粥、大葱、辣椒,仅此而已。”

      对家人和亲属,傅作义要求极严,衣饰饮食皆以一般水平为准,绝不让他们搞特殊化。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记得:“我上六年小学,一直穿着我母亲做的布鞋。每天天不亮,我妈就把我和弟弟叫醒,不管外面风多大、多冷,都叫外面骑自行车上学,我常常第一个到校。”“爸爸从不给外面零用钱,所以我上小学时自己一个人没有上过街。后来家里有了小汽车,他也不让小孩坐。”

      1934年春,傅作义的胞兄傅作仁在山西原籍经商,受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连年不振,亏损很大,无奈到绥远找傅作义寻求支援,开口便提出要十万元。傅作义听后十分生气,一口回绝说:“钱是绥远人民的,我傅作义不能动用。傅作义有一个弟弟在所部工作。为了学习先进,傅作义曾于1938年送其到延安抗大学习。后来,其弟中途辍学,返回部队,他很不满意,批评说:“回到我身边干什么?为啥不跟共产党闯?”从此,不再重用。

      全国解放后,傅作义手里有笔绥远干部互助社的福利基金,计344万元。傅作义把这笔钱交给国家。毛泽东批示:将款存入人民银行,仍归傅支配使用。但傅作义分文不动,全部上缴国务院。他说:“钱多事多,我不给孩子留钱。”他个人的房产也很早就交给国家了。

     

      图片来源:傅作义故居

      作者简介:卜金宝,解放军报原高级编辑,曾拜访300余位开国将军和英模人物,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400余场,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