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经典
    仰望太行一雄峰
    发表时间:2020-06-23 来源:《党建》杂志

    梁 衡

     

      读了《党建》杂志的红色游记,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顿时浮现在眼前。

      连日来,总是挥之不去的是耸立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的一座山峰,它酷似彭德怀元帅在百团大战中双手举着望远镜瞭望敌情的那张经典照片的剪影,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

     

      1

      那是在2014年的秋天,我去山西想了却一个心愿:到左权县麻田镇参观八路军总部旧址。那里是一块群山环抱的小平原,中间有清漳河水流过,可种麦、种稻,还可养鱼、栽藕。这在崇山峻岭中,真是天赐福地。

      抗战8年,八路军总部共转移驻地80次,但驻扎时间最长的是在左权县麻田镇,前后两次共4年。彭德怀作为前线最高首长在这里指挥了最艰苦阶段的抗战。

      那天,我们是上午进山的,一路上脑子里总是想着电影中、书本上见过的那些艰难岁月。车子刚拐过一个山口,突然迎面扑来了一座山峰,“天啊!这不是彭总吗?”没错!整座山峰就是彭总那张经典照片的原图放大,惟妙惟肖,入化出神。

      彭总逝世后无碑无墓,但在这太行深处,在八路军总部旧址附近却悄悄地长出一座彭德怀峰。你看他紧锁着眉头,似有所思;微弯的肩背,永在负重;一双粗壮的手臂,举着望远镜,像是架起了整个天空。他栉风沐雨,柱天立地,整个身子与大山已经化为一体。

      彭总,您还在瞭望什么,思索什么?

     

      2

      在萧瑟秋风中,他望着山的那边,硝烟从眼前慢慢飘过。

      彭总鞍马一生,凡中国革命最苦、最危险的时刻都有他的身影。红军长征进入陕北,敌骑兵尾追不舍,他在吴起镇布阵,一刀砍掉了这个尾巴。毛泽东兴奋地为他赋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8年,他一直在八路军总部工作。1940年,敌军疯狂“扫荡”,华北根据地缩小,最困难时只剩下平顺和偏关两个县城。他毅然发起“百团大战”,一战消灭日伪三万余,收复并巩固县城26座。解放战争,党中央转战陕北,他率25000人与胡宗南的24万大军周旋。半年中,四战四捷歼敌过半,活捉了五个师、旅长。

      彭总在指挥大战时非常沉着镇定。他的老战友习仲勋曾在《彭总在西北战场》中有这样一段回忆:

      蟠龙镇战斗之前,敌人主力部队排成长宽几十里的方阵,铺天盖地向北扑去。而我军指挥机关就驻扎在这“方阵”中的一个小山沟里。我们头顶四面八方都有狂呼乱叫的敌人,大家都很紧张,人人都持枪在手。侦察员和参谋们不断送来十万火急报告,我焦灼地在窑洞里来回走动。而彭总却若无其事地躺在我身边的炕上,聚精会神地思考马上要发起的战斗怎么打。敌人刚从头顶上过去,他立刻跳下炕。喊一声:蟠龙!就率领全军直扑蟠龙镇…… 

      彭总行伍出身,自参加平江起义、苏区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诸多战争、战役、战斗中,他与死神擦肩过百次千回。

     

      3

      在萧瑟秋风中,他望着远处的村庄,挂念着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彭总家境贫寒,13岁下窑挖煤,15岁当堤工挑泥,18岁吃粮当兵。他一生总是念着老百姓的苦。八路军总部驻麻田4年,正是中国抗战史上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军队浴血奋战,老百姓苦苦支撑。为什么发动百团大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敌人步步压迫,根据地已缩小成来回拉锯的游击区,老百姓要负担敌我两头的供应,已经无法生存。他奋起一战痛歼日伪,根据地重见明朗的天,老百姓又过上正常的日子。

      1942年,北方大旱。紧邻的国统区河南饿殍遍野,山西根据地却无一人饿死。彭总令机关每人每天节约二两粮,救济灾民。军队开荒种地,警卫员不忍心用彭总的马去拉犁。他说:“我都要下地,我的马还能搞特殊?”春荒难熬,他命令部队不得与民争食,附近山上的野菜一苗不许动,部队渡荒只可捋树叶、扒树皮。他还带领战士为老百姓筑坝引渠,垒石架桥。

      麻田人没有忘记彭总,中国的老百姓也没有忘记彭总。是他在庐山会议上说出了大跃进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说出了人民公社让老百姓饿肚子。

      夫人说:“你是国防部长,这些经济上的事哪用你来管?”他说:“我是政治局委员,不能不管老百姓死活。”他到基层视察总要到老百姓家里掀掀缸盖,摸摸炕席,问问吃穿。他回家乡调查,听说有亩产万斤高产田,连夜打着手电到地里数秧苗。他去看公共食堂,用勺子在大锅里搅了一圈儿,只见一锅青菜汤,他说:“这食堂散了吧!”

      就这样,他为人民鼓与呼,从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

     

      4

      在萧瑟秋风中,他望着相隔万里的家乡,祈盼亲人何时才能团圆?

      彭总父母早亡,妻子和两个弟弟是最近的亲人。可是,1928年7月22日,他参与组织发动平江起义后,结发妻成了“匪属”,漂泊辗转,历尽艰辛,走投无路之下只好另嫁他人。

      1940年秋,就在他指挥百团大战时,国民党发动二次反共高潮,血洗了他在湘潭的家,枪杀了他的两个弟弟,弟媳重伤,侄子们逃亡在外。

     

      彭德怀在百团大战前线 

      1938年,彭总与浦安修结婚,夫妻俩在炮火中不知几过生死关。1942年5月,日军的大扫荡是最危险的一次,麻田撤退,我后方机关被打散,损失惨重。左权副参谋长牺牲。浦安修死里逃生,彭总在事后集合队伍清点人数时,才意外地发现她还活着。但就是这样的患难夫妻,在1959年的“反右倾”政治高压下,浦安修被迫提出离婚。

      彭总无子女,格外爱怜两个弟弟留下的遗孤。1949年,他一进城就把6个衣食无着的孩子全接到北京上学。10年后,他庐山受难,为不使亲人受牵连,断然不许孩子们再来看他。

      彭总是一个重亲朋感情的人,但在他身上,这种天赋之爱却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剥夺,一个人在孤苦中走完人生最后的历程。

      夕阳中,我静静地仰望着这座彭德怀峰。中国大地上有无数的名山,名山里有无数象形的山峰。而恰恰就在彭总冒着炮火指挥战斗的地方,怎么就长出了这样一座山峰?

      中国哲学崇尚天人合一。一个人,只要人民心里念叨他,在大自然中就总能找到他。太行山孕育了八路军,孕育了彭德怀这样的英雄。英雄替天行道,天地就来为英雄造像扬名。

      彭总不死。他在望着中国共产党的万水千山来时路,望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新征程。

      (作者系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著名散文家)

      (责任编辑:王锦慧)

    网站编辑:赵 丹阳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