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经典
    军民齐心解放大武汉
    发表时间:2022-05-06 来源:中国国防报
      
    武汉人民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
      

    武汉三镇旧照。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第118师率先从刘家庙进入汉口城区。5月17日,第40军第153师从葛店进入武昌。同日,江汉军区独立一旅从蔡甸进入汉阳。至此,武汉全部解放。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为武昌(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汉口(今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汉阳(今汉阳区)三座重镇的合称。清末以来,武汉三镇工商业发达,生产实力雄厚,高等学校云集。正因如此,我军能否迅速、完好地解放这座华中第一大城市,其意义极为深远。武汉三镇的解放既没有经过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也没有经过和平谈判,而是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敌军仓促撤退,加上城市党组织领导的地下斗争与张轸率部起义的紧密配合,多重合力共同作用打赢的一场战斗。

      洞察敌意合围布势,迫敌放弃固守幻想。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随后,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先后解放南京、杭州、南昌等地。至此,整个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五大解放区连成一片。5月9日,中央军委致电林彪、萧克,指出“白崇禧的意图,不是准备在衡州以北和我军作战,而是准备逐步撤退至衡州以南”,并指示第四野战军主力由华北南下提前过江。

      第四野战军依照中央军委“先头先渡”的作战方针,先遣兵团约12万人兵分三路向武汉挺进,矛头指向武汉三镇。第40军夺取孝感后由团风至湋源口段渡江,直逼汉口;第43军由湋源口至武穴以东之龙坪段渡江,肃清团风至武穴段长江北岸的守军后包抄武昌;江汉军区负责清除汉阳西、北外围敌军。第四野战军与江汉军区通过从武汉的东、北、西三面合围布势,向国民党守军施加军事压力。白崇禧“两分天下,划江而治”的幻想就此破灭,唯恐被聚歼在武汉,遂改变固守武汉的计划。他命令武汉地区的部队收缩防线,主力部队逐次向江南湘赣边境及南浔线撤退,武汉三镇由国民党军第58军担任城防。

      战场起义里应外合,围三阙一乱敌计划。在解放军三面合围、兵临城下的巨大压力下,白崇禧决定弃守武汉,乘飞机仓皇逃走。他一边命令部队迅速南撤,同时破坏道路、桥梁,抢掠物资,还扬言要炸掉华中这个最大的工业城市;一边展开城市封锁,企图遮蔽其主力部队陆续南撤的信息。面对白崇禧的险恶企图,我军围城部队没有轻易行动。被我党感召的国民党军第19兵团司令官张轸,率部在湖北贺胜桥、金口起义。张轸起义,彻底打乱白崇禧的撤退计划,对动摇中南地区的国民党军起到一定作用。第四野战军与张轸部里应外合,全盘掌握了武汉守军的撤离计划和白崇禧企图破坏武汉城市重要设施的阴谋。与此同时,为使武汉免遭国民党军破坏,中央军委与白崇禧代表进行磋商并达成一致,凡我军已占者照旧,凡我军未占者一律暂不进占,以利和平接收,同时电令前线第四野战军派人与国民党守军联络。第四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暂不围歼据守武汉的国民党军队,而是采取围三阙一的办法,放开一条口子给白崇禧部南撤,力求实现兵不血刃完整接管武汉的作战目标。

      积极贯彻群众路线,多重合力共同作用。虽然黎明的曙光已划破天际,但武汉三镇的黑暗并没有完全褪去。针对白崇禧部在撤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大爆炸、大破坏和打砸抢杀等混乱局面,中央军委决定抓住国民党军队撤退后短暂的“真空期”,迅速发动潜伏在武汉的中共地下组织和解放区各级党委城工部行动起来,动员当地广大民众,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开展反搬迁、反破坏、保护城市、迎接解放的斗争。一方面,宣传发动群众,做好解放武汉的思想舆论准备。发动中共地下组织、武汉市委、解放区各级城工部人员积极开辟“第二战线”,控制《新湖北日报》《武汉日报》等报刊,突破国民党的舆论封锁,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人民解放军八项纪律。利用电台、广播等媒介,揭露国民党部分官员的丑恶行径,对国民党官员进行劝说,最终使国民党留守人员弃暗投明,放弃炸城阴谋。另一方面,广泛动员开展调查研究,为接管城市做好准备。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积极号召下,武汉各界一呼百应,军、民、工、学、商多条战线齐心协力,对武汉工厂、机关、学校、金融机构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了解人员、资产、房产、地产、税收等各方面情况,为全面接管武汉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依据。最终,在多重合力共同作用下,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从军事意义上看,解放武汉三镇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人民解放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型案例。此战进一步击溃国民党军据守大城市的信心,为我军向长江以南继续进军塑造良好的战略形势,也为加速中南地区和大西南的解放奠定坚实基础。从全国解放的战略意义上看,在武汉实行了不同于北平、天津的解放模式,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指挥艺术的完整诠释,“武汉模式”创造了一种解放大城市的新模式。(王凤春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