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经典
    从“四渡赤水”中探寻胜战之策
    发表时间:2022-08-26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1935年1月到3月下旬,毛泽东同志指挥中央红军一渡赤水,进军川黔滇边;二渡赤水,发起遵义战役;三渡赤水,由遵义转进川南;四渡赤水,把敌军甩在乌江以北,成功地化被动为主动。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经典战例,“四渡赤水”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超指挥艺术,对于今天我们练兵备战、做好未来战争准备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保持灵活机动,掌握战场主动。用兵之法,贵在不复;用兵之术,知变为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基于战场环境,临机调整作战策略,最大限度保存实力、消耗敌人的基本战争法则。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用“走”调动敌人,以“打”歼灭敌人。一渡赤水后,红军到扎西休整,有效调动敌军向扎西集结。红军乘黔北空虚之际,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先后击溃贵州军阀王家烈部、黔军4个团,攻占娄山关,又乘胜歼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多人,被蒋介石哀叹为“奇耻大辱”。作为指挥员应时刻牢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注定是打不了胜仗的。未来战争中,无论是作战对手、战场空间环境还是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无一不充满不确定性,只有不断适应战场之变、形势之变,敢于变化、善于变化,做到以变应变、以变求胜,才能不断创造战争奇迹。

      唯有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历代兵家都高度重视情报的收集与掌握,离开了情报支撑的军队,无异于聋子与瞎子,必然迷失于情况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战场环境。只有搞清楚敌人的实力和优势,然后根据己方兵力和作战条件,制定相应的战略战术,才能在战争中谋敌在前、胜敌一筹。红军十分注重研究敌军的作战能力、作战样式与优缺点,通过收集掌握的各种信息、数据、现象,研判得出“川军作战能力强,黔军一打就散、一冲就跑”的结论,从而制定了力避与川军交锋、专打黔军的作战方针。红军通过缴获的电台实时侦听敌军动向,指挥3万多红军在40多万追兵中往来穿梭、机动回旋,与敌在川黔滇三省交界处捉迷藏,最终成功摆脱追击,渡江北上。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时代,技术优势固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信息情报依旧可以左右战争走向。为此,应着力加强战略卫星、电磁捕获、网络探测等新型预警侦察手段建设,为未来全维实时获取战场情报信息、精准实施作战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善用逆境思维,发挥自身优势。作战中,能否挑战逆境、战胜逆境,是打破僵局,重新赢得战场主动的关键。战胜逆境的思维方式,更是在迷茫中探索真相、在艰险中奋力突围、在被动中争取主动的关键。无论是四渡赤水前后,还是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始终面临前堵后追、缺衣少粮、严重减员等困难,蒋介石坐拥数十万大军和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敌我实力对比极其悬殊。但我军并未被敌人吓倒,而是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斗争,制定了科学的应对措施,找到了赢得主动的门径,成功破局,走出逆境。中央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后,面对敌人直扑川南,红军身处逆境,处变不惊,利用我军目标小、行动快的优势,主力按兵不动,派出小股部队巧妙诱敌,随后主力利用敌军缝隙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指贵阳,把追敌甩在身后。作为四渡赤水主要战场的川黔滇本是国统区,但国民党官员巧取豪夺、鱼肉乡里,老百姓怨声载道,反观红军官兵,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土豪、分“浮财”,得到广大贫苦大众的支持与掩护,这也是四渡赤水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未来战争中,作战双方的实力、战场形势的优劣不可能一成不变,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挑战,一定要敢于反向思考,跳出思维定式,避实就虚、以强击弱,方能赢得主动、争取胜利。(王煜棠 杨斐

    网站编辑:朱 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