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红色经典
    党佩中的“青训班”纪念证
    发表时间:2023-06-08 来源:延安革命纪念馆

      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青年学生历尽艰险,来到延安。为了把数以万计的热血青年培养成革命人才,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决定共同创办“战时青年训练班”。

      

       1937年10月11日,“青训班”在泾阳县(今属陕西省咸阳市)斗口农场正式开班,全称“战时青年短期训练班”。第一期招收学员150余人,主要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知识、抗日军事常识和青年群众工作,冯文彬担任班主任兼教员。第二期时,训练班迁到云阳镇,有学员200余人,学习时间20天,由西北青救会宣传部部长乔木(胡乔木)担任副主任。

      

       烈火似的冤仇积在我们胸口,

      

      同胞们的血泪在交流,

       英雄的儿女在怒吼……

      

       这首歌,是由胡乔木作词、冼星海谱曲的《安吴青训班班歌》,它曾激励着有志青年为了救亡图存、为了心中的信念前赴后继、奋斗不息!

      

       1939年10月5日,毛泽东为纪念“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创办两周年题词:“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青训班”的形式与内容,指示要敞开大门、来者不拒,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同时令中央有关方面从干部力量和物资供给上大力支持,并选派了一批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和具有理论水平的干部到青训班工作。朱德和林伯渠等人经常为学员们讲课,使“青训班”的学员们获益匪浅。

      

       “青训班”在泾阳的两年半时间里,共办班14期,组建连队127个,培训学员1.2万多名。“青训班”学员毕业后,有的被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训练班继续学习;有的前往国民党友军或抗日民众团体,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有的被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或抗战前线,直接投身抗日战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抗日青年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青年统一战线的建立,谱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篇章,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佩中是战时青年训练班第十一期的学生,学习期满时,“青训班”为他颁发了纪念证。1971年4月30日,党佩中的亲属石惠侠将这张精心保存的纪念证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文物对外展出。

      

    网站编辑:朱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