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文化大观
    心中想着人民,会一直写下去
    发表时间:2021-02-26 来源:文汇报

      记者 姜方

      

      

      作曲家吕其明昨接受媒体采访。 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

      

      半个多世纪前的冬天,上海一间朝北的小房间里,35岁的吕其明奋笔疾书,短短一周写就《红旗颂》。2021年的春天,上海爱乐乐团将再次奏响这部红色经典,并首演吕其明以90岁高龄谱写的新作《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以及眼下正夜以继日改写的弦乐合奏《祭》。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的压轴演出,这场音乐会将于4月29日亮相上音歌剧院。

      “我今年91岁了,能够活到今天,我是一个很幸福的老人。但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走到今天,有很多战友倒下了,他们没有活到今天,其中包括我的父亲。”昨天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季”发布会上,这位人民音乐家说起创作心得时说,如果没有千百万个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的诞生。吕其明深情思考,要做点什么。建党百年之际,他决定改写弦乐合奏《祭》,献给为民族解放而捐躯的烈士们。

      《祭》的修改,酝酿于今年春节期间。“我看到我们国家脱贫攻坚、防控疫情的报道,非常欢欣鼓舞。有一个晚上,我一直激动到晚上十二点,通宵未眠,由此及彼,我想到了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烈士们。” 《祭》这部作品,饱含着吕其明对包括父亲在内的革命先烈的缅怀。抗战时期,吕其明的父亲吕惠生曾是新四军第七师皖江抗日根据地行政署主任。“我父亲一生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正如他在日记中写下的:‘革命事业,就是我的生命,为了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吕其明回忆,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军战略转移,在北撤途中,由于叛徒出卖,父亲不幸被捕。在狱中,吕惠生写下大义凛然的诗篇:“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在刑场光荣就义时,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年43岁,他走完了自己的光辉一生。

      “我是共产党员,只要身体好、脑子好,就会一直写下去,我还年轻,继续为党工作,是我应尽的责任。听众喜欢,我就很高兴。”90岁写《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91岁改写《祭》,艺术家眼底与心底充溢的,依然只有精神的丰碑,无关名利。“《祭》这部作品对我来说,和《红旗颂》《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有同等重要的分量。”吕其明动情地说,几十年来他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音乐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创作。“《红旗颂》大家为什么喜欢?我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红旗的感情,和人民对党、对红旗的感情,在这部作品里找到了交汇点和共鸣,所以听众听了很激动。我也希望今天的作曲家创作时,心中能多想着人民。”

      这几天,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作为一名曾经的新四军战士,吕其明分外激动,特意写下《回信有感》,表达了一位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我亲眼见证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现在的生活、医疗、居住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我衷心向党和政府,向总书记表达感谢。”吕其明备受鼓舞,“虽然我已耄耋之年,但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用优美旋律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能为党和人民多做一点有益的工作,是我一生的艺术追求。”他说,他会继续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努力。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