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文化大观
    一道孕育光明的闪电——京剧《母亲》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1-04-20 来源:党建网

    谭周易

      

      近日,由武汉京剧院创作新排京剧《母亲》的首场正式演出在琴台大剧院落下帷幕。两个小时的演出刻画出“革命的母亲”葛健豪传奇的一生,她与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等投身革命的忠烈故事如一道孕育光明的闪电照亮风雨苍黄的旧中国。这是一部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佳作,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精神的洗礼和艺术之美,也为当代戏剧创作带来了新的启迪和思考。

      选题独特、主题鲜明。《母亲》的选题来源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葛健豪的真实故事。全剧讲述了葛健豪这位母亲从清朝末年的封建牢笼中冲出大山,迈开小脚、携儿带女走向世界追求光明,培育出了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正如《母亲》编剧、著名剧作家赵瑞泰表示:“选择葛健豪的故事为主题,是因为她的独特性与代表性。身处于二十世纪,她没有受封建思想的禁锢,支持儿子蔡和森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可以说,她是站在党旗后的一位伟大的母亲。毛主席曾为她写下挽联: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她将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母亲的平凡和伟大,无论是那个时代还是今天,都值得我们去探寻。”《母亲》选题独特、角度新颖而又主题鲜明,全剧用“休夫、考学、求索、留洋、寻女、别子、立根”等七场故事勾勒出葛健豪敢于冲破封建束缚的充满豪气而不平凡的一生,整台戏剧荡气回肠,彰显出一种浩大的豪气美。

      当下戏剧创作过程中,特别是在重大主题文艺创作中,不可否认,有一些戏剧跟风创作,题材同质化,内容、角度雷同化,严重阻碍了戏剧文艺作品所应担负的社会认知和价值建构功能。《母亲》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将葛健豪的故事与时代冲突融合对接,充满了对葛健豪的崇敬和对葛健豪满门忠烈的默默礼敬。一经开演随即就凭借独特个性的画面以及深刻的内容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达到了一种艺术高度。这也启示着我们,凡是受到观众广泛好评的优秀戏剧作品,无不在紧扣时代脉搏、唱响主旋律的同时,更饱含着生活的真诚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这既是戏剧作品“移情塑性”本质力量的展示,也是树立、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文化体现。

      唯美抒情,格调高雅。京剧是一种抒情和美的艺术,这种抒情性和美感渗透于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性格的刻画、语言的锤炼,以及演员表演、唱腔伴奏、舞台美术等戏曲的一切构成因素。《母亲》画面唯美,戏剧语言自然天成,没有雕琢痕迹而境界全出,令人赏心悦目。如剧中的 “向着无边黑暗中的那一点光明,一位母亲脚步蹒跚却坚定地向前走着,再回头时,已是风起云涌、万山红遍的画面”,意境高远又感人至深,表达革命即将胜利、光明即将到来的场面。

      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武汉京剧院院长刘子微领衔京剧《母亲》主演,刘子微更是用戏曲舞台上少见的“跷功”塑造“小脚老太”的形象。在剧中表演母亲葛健豪送别儿子蔡和森时,怀抱着为儿子缝的九双鞋,刘子微用看似哀恸和宣泄,实则却是暗含控诉的表演手法,直抵人性的光辉,将人性、爱、亲情之间的关联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本剧运用简洁的布景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舞台上从天到地都随着剧情变换光影,时而是遥远的巴黎,时而是老汉口巷子里,时而又是漫天飞舞的标语传单。传统的表演形式,用现代艺术表演手法加上音乐、舞台、灯光的打造,让整部戏既呈现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又充满情感个性、富有人性的感人场面,呈现出极美的现场效果,令人震撼,让观众获得剧场的奇妙的美感体验。

      兼收并蓄、守正创新。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价值。众所周知,武汉在历史上诞生了汉剧、滋养了京剧,不仅走出了谭鑫培这样的大师,也曾迎来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一代戏曲大家来此演出。武汉京剧院更因高百岁、杨菊萍、李蔷华等名家云集而负有盛名。在《母亲》这部剧中,不论是在艺术呈现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彰显了一种守正创新的大气美。《母亲》的导演黄定山让全剧既保留了京剧传统风貌,又充分彰显了时代精神,大胆运用现代化、时尚化手法,突破了传统模式,全剧采用交响乐伴奏,将在纯正的京剧唱腔中融入现代感的舞蹈,丰富了京剧的表现力,作为一次对“新京剧”的探索和实践,更为我们思考中国戏剧的创作态势、文化追求及文艺精品创作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京剧,如何跟上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步伐,焕发新的风采,进而实现自身的振兴,一直是文化界所苦苦思考的重大课题。 而“新京剧”这种艺术形式,完美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意象特征,又兼顾了传统文学和流行文化相融合的元素内涵,应该是新时代传统京剧艺术创新与国粹艺术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