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文化大观
    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扎根民族文化沃土 发挥小团队影响力
    发表时间:2022-06-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近日,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简称“文化工作队”)入选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作为一个县级文艺演出团队,该工作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便紧紧围绕“文化服务广大群众”宗旨,深入挖掘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这期间,文化工作队创作出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培养了一批本土文化艺术人才,有力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记者采访文化工作队的负责人王峰时,他一下子发过来多个由团队创作、演出的舞曲、舞剧。在他们推出的《耿马泼水舞曲》系列MV中,传统民族舞蹈、服饰、风俗与动感的节奏相结合,呈现出热情的傣族风尚。团队创作的作品受到大众喜爱。很多当地老百姓认为,他们创作的作品展现了耿马人的文化自信,展示了边疆儿女的幸福感。有人评价:“他们的歌舞像傣乡佤寨的山风一样自由、自然,来自民间又回馈民间。”

      就是这支县里的小团队,深知在边疆地区他们担负着宣传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因此紧紧抓住“艺术回流”这个着力点,牢牢把握“艺术来自民间、服务民间”这一方向,努力服务好边疆广大群众。据了解,团队每年深入村寨演出70多场,参与其他群文演出140余场,消防、民宗、部队、学校等也时常邀请文化工作队参加各自系统的文艺演出。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有10个世居民族,有各类非遗103项,拥有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文化工作队多年来辛勤耕耘着耿马这块沃土,从团队负责人到普通演职人员,心里始终装着“弘扬民族文化”的初心。为了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失传,在采风过程中,他们在“采到根上”下功夫,扎扎实实下沉到村寨,找到传承人,虚心求教学习,再培育新的传承人,还把民间传承人、老艺人聘为演出团队的名誉顾问。傣族女创拳有非拜师不传的门规,王峰就带着演员集体拜师,一招一式认真学习。经过文化工作队挖掘编创、精心打磨,傣族女创拳、傣刀傣棍、马鹿舞、紧那罗、傣族纹身等非遗项目纷纷被搬上舞台,成为耿马文化的新名片。

      多年来,文化工作队在田间地头、广场坝子进行表演,成为耿马的明星。同时,在国家级乃至国外的舞台上,文化工作队也取得了诸多成绩。由他们创作的《马鹿舞》获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涞镣·刀舞少年》获云南省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奖“彩云奖”、傣族女创拳获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今年除夕夜,在面向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等20多个国家播出的“四海情长久·五洲共春晖”跨国新春文艺晚会上,文化工作队创演的傣族传统舞蹈——紧那罗舞,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文化工作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适时送戏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边关。王峰告诉记者,近期受到疫情的影响,团队虽然没有开展下乡演出,但是大家并没有停止创排工作,一方面在为日后演出做节目储备,一方面也在排演舞蹈视频节目,配合疫情防控宣传以及非遗项目传承传播工作。“我们希望以文艺演出的方式,引导耿马老百姓正确面对疫情。”王峰说。

      谈到此次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王峰表示,全团上下都非常高兴。“作为文艺工作者,没有什么能比发挥服务大众的作用、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更令人感到幸福的事了!‘有为才有位’,在今后的创作和服务工作中,我们会坚定脚步,不断创新。”王峰说。(记者 于 帆)

    网站编辑:穆 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