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要论
    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发表时间:2022-06-28 来源:《学习活页文选》2022年第23期

     

      2022年第23期《学习活页文选》选发了艾四林同志文章《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以下为全文:

      

    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艾四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其中之一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明确”,揭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新要求。

     

    正确判断和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的重要经验

     

      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矛盾又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问题,也非常重视抓主要问题和矛盾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和剖析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矛盾,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相互作用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之中,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要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会矛盾运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不同社会形态、相同社会形态的不同历史阶段,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

      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系统阐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贡献。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强调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邓小平在谈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时指出,“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决议》分析和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研究和把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并据此制定主要工作任务,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重要经验。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展史。正是得益于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党的事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理论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历史方位作出新的准确判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总体上得到有效解决。但在物质文化需要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显,以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种变化是深刻的、全局性的。正是基于对我国发展新的实际的深刻认识,对人民需求新变化的逻辑的敏锐把握,我们党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

      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他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新时代,我们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是牵住了“牛鼻子”,就能处理好我国各方面存在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新趋势,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化。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一成不变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一方面,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出现新的变化,这样的阶段性特征和新的变化,会通过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现出来。因此,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的重大判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认识和判断。

     

    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要求

     

      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着力点,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进一步丰富了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不仅要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且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努力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促进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本文原发于2022年6月15日《经济日报》。作者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网站编辑:王 寒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