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要论
    戴木才: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发表时间:2023-04-14 来源:2023年第4期《党建》杂志

     

      【导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出了规定。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如何认识这一本质要求并不断推进,本文着重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全文3768字,阅读约需8分钟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戴木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并明确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实践证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既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分享人类创造的精神产品、精神文明成果和科学文化成果,提高精神生活水平,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人的共同需要和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建设物质富足的现代化,也要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国特色的明确规定,深刻阐明了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同志曾深刻阐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因此,要坚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共同构成共同富裕的完整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谓共同富裕,不仅是指物质生活上的共同富裕,而且包括全体人民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包含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两方面丰富内涵,体现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重要责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更为崇高的使命 

      尽管物质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但精神生活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即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人要追求一种精神性存在,追求真、善、美等精神价值。因此,人在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境界,实际上就是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自主意识、精神状态、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和人文情怀等的综合。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更为崇高的历史使命和追求。

      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和提高精神境界。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人的劳动创造看作是人的精神世界与精神境界的塑造、确证和提高的根本方式。正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实践原则、社会交往方式等内化为人的精神要素,从而激发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情操和审美享受等,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和提高精神境界。马克思认为,一个人只有成为全面的人、真正的人,才能“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也就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高度统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确证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优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区别。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仅注重物质上的现代化,更关注人的现代化,体现在人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能力素质、道德情操、文明素养等全面发展上,体现在始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始终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的突出问题上,破解了西方现代化所造成的物欲膨胀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和弊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优势。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逻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和广泛践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为不断拓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更加强劲的精神力量。开启新征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使之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勇于开拓创新,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程中,我国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逐渐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富口袋”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解决好“富脑袋”问题。进入新时代,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得以提升,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充足富有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虽经无数内忧外患、饱受种种磨难,却发展成为世界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历史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了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独特精神标识和强大精神支撑。

      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发人民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光辉成就,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优良作风,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高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已经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校准方向的丰厚精神滋养,而且是鼓舞和激励全体中国人民风雨无阻、团结奋斗、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教授,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网站编辑:朱琳瑄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