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汤琪云:“遇到医学天花板,我总想突破它”
    发表时间:2021-04-22 来源:新华日报

      4月20日,谷雨。这一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主任、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主任汤琪云教授,依然是忙碌不停。

      这张日程表,排得满满:一上午,8台手术,其中有来自上海和浙江的患者慕名前来手术,“全国能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内镜治疗的,非汤主任莫属”;下午1点30分,汤琪云一定要对手术的病人逐个查房后,才放心吃午饭。“习惯了,术后24小时是康复黄金时间,我看到病人才放心,病人看到我也才安心。”下午,还要为明天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所的成立作最后准备;晚上7点,进行学术直播,回答网友的提问。“早诊断早治疗太重要,如果发现得早,很多肿瘤病人都会获得新生,所以医生不仅要会治疗,更有义务作科普。”

      “铁人”“技高齐云、德厚如山”是患者对汤琪云教授的评价。这位看似温婉柔弱、却在手术中冷静霸气的女强人,回首33年的从医路,最爱这份探索与专注:“往前走一步,再走一步,不断向前,再窄的窄路都会豁然开朗,而这份豁然开朗带给患者的,是新生命和新的生活质量,这就是医生的价值感。”

      

    汤琪云在内镜手术中。侯雨萌 摄

     

      从不满足,她把内镜变为“另一把手术刀” 

      “做医生是一份充满挑战的工作,完全符合我的性格。遇到医学天花板,我总想突破它。”回溯汤琪云的从医之路,不难看出,正是这敢闯敢拼的性格把无数个“不可能”变为“可能”。1988年,大学毕业后的她被分配到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科,一干就是7年。然而,扎实的一线工作却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我判断肝炎和结核病患者会越来越少,趁年轻,我想去追求更大更高的舞台”。说干就干,1995年,汤琪云如愿考回母校攻读消化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她回到故乡盐城,成为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一名副主任医师。2003年,汤琪云的事业发展蓝图又出现了新的拐点。

      这次她举家南迁,为拓宽医学视野,她来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教授门下,攻读普外科的博士研究生,兼修消化外科与消化内科,领悟内镜微创手术的精髓,命运般地与消化内镜结下不解之缘。“当时做胃肠镜,强体力消耗连续3个月后,突然觉得顿悟了,自己的操作如同行云流水,不以为苦,反而有种享受的感觉,就爱上它了。”汤琪云口中的这份热爱大家有目共睹:不论是超声内镜还是放大精查,不论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还是小肠镜,汤琪云都能操作得出神入化、游刃有余,以至很多“大场面”,所有同行觉得风险大、不敢触碰的“禁区”,到了她这里,都能“化险为夷”。

      娴熟的内镜技术加持下,面对“不可能”的挑战,汤琪云总是迎难而上,“医学的前进就是不断‘扛’起,不断挑战‘不可能’的渐进过程”。

      汤琪云还在技术上不断“尝新”,她勇于打破固有模式,深信“只要能让患者获益,就值得去探索和研究”。去年8月,45岁的马女士上腹部有一个5厘米的肿块且累及贲门,当地医院除了切除贲门别无他法,马女士因此慕名找到汤琪云求诊。经腹部CT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瘤体不仅巨大,而且靠近大血管,内镜手术的难度和危险系数极大,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极高。望着患者期待的眼神,她满足了患者的心愿,经充分评估后决定进行内镜手术,以“超级微创”的优势尽量解决患者的问题。她细心、耐心、精准操作,终获成功,保全了贲门,保护了患者消化道的完整性,完成内科医生无法触及的腹腔领域巨大良性肿瘤的治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如同术前一样不受影响。

      这样的成功病例不胜枚举,据统计,30多年来,汤琪云内镜诊治治愈逾10万患者,被他们尊称为“神镜天使”,送她的锦旗上书“刀尖上的舞者”,的确,在汤琪云手中,消化内镜已从诊断工具逐渐成为“另一把手术刀”,从切除厚度精确到毫米的病灶到病变范围达十几厘米如食管全周早癌等的内镜手术,她从最初的四五个小时,到现在只需15分钟到1个小时就能行云流水般完成,不仅出血少、创伤小,“一锅端”的切除方式也可彻底清除消化道早期肿瘤,堪称将内镜做到了极致。

     

      聚焦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国际视野开拓“中国之路”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相对少见的肿瘤,虽全身皆可发病,但胃肠道内发病率更高,占据了大半。近10年来,国内每年发病人数约9.5万人,可因为肿瘤体积小、定位广泛、检测技术复杂,患者又零散分布在不同专科,大部分临床医生在诊疗时往往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地去诊治,极易导致误诊和漏诊。

      2014年,汤琪云赴英国皇家自由医院伦敦大学医学院胃肠中心访学,该中心的Martyn Caplin教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创始人,在研修学习过程中,汤琪云发现,中心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色诊疗十分完善,相关学科皆成体系发展,心想:凭什么国外做得那么好,而国内业界所知甚少?省人民医院也是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也有可匹配的高平台、强资源。归国后的汤琪云全身心专注这片处女地,全方位推动着国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规范化诊治。

      2018年是汤琪云开拓国内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之路的“大年”。这一年,深谙“这种肿瘤治疗需要消化科、肿瘤科、外科、内分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等至少7个以上的科室通力合作”的汤琪云,牵头挂牌成立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这是华东地区第一个专病中心。同年,汤琪云带领团队翻译并出版50万字的外文译著——Martyn Caplin教授的《胃肠胰和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手册》,这是国内第一本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的工具书,填补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译著的空白,在患者群体和医护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随后,汤琪云为了搭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网络,促进跨院多学科诊治模式的推广,又在江苏省内多家大中型医院建立省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的分中心,一时间,苏南分中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北分中心(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苏中分中心(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淮海分中心(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多中心联动,将神经内分泌肿瘤专病特色诊治研究推向纵深。

      2018-2019年,汤琪云又牵头成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和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2019年5月成立江苏省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所,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了强大助力,显著推动省内乃至国内多家医院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水平。

      学成归来,汤琪云牵头召开国内、国际不同规模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会议,为相关专科的医护人员普及神经内分泌肿瘤专病知识。去年11月,首届全国神经内分泌肿瘤高峰论坛(南京)暨金陵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论坛成功召开,数十位国内外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教授在会上传经送宝。

      今年3月,“神经内分泌肿瘤论坛”全国北上广、江苏等8城连线线上及线下会议召开,汤琪云担任南京分会场主席,会后,她在朋友圈感慨:“一天的头脑风暴,上下午全程线下主持和串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新希望、医者终身学习,仍在途中……”两年多的耕耘,收获颇丰。从临床来看,中心年诊治400例以上神经内分泌肿瘤新患者,大多数来自外地,几乎覆盖我国所有省份。病灶除在胃肠道、阑尾、胰腺、肝胆、肺等常见部位,还包含纵膈、子宫、椎管、鼻咽、肾上腺等罕见部位,还诊治多发性内分泌瘤MEN-1、MEN-2等罕见遗传综合征。现如今,再说“神经内分泌肿瘤”,国内医学界大咖会条件反射式地提到汤琪云和她领衔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团队。

     

      解决患者病痛,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 

      每次见到汤琪云,她总是一副“脚踩风火轮”的工作状态。尽管每周的正常工作已非常劳累,她仍然门诊“一个接一个”,已排满的内镜也会因为患者的一句“核酸已经做了”而心软加号,牺牲休息时间继续做。到了周末,她又马不停蹄前往全国各地讲学,学术交流,到基层医院会诊,服务基层百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年无休。

      “感觉时间不够用,站在手术台前或穿梭于病床间不知不觉就是一天,稍空一些,坐到办公桌前喝口水,习惯性拿起医科书或到电脑上查一些资料,等我回到家,就浑身瘫软在沙发上,什么也做不了了。”汤琪云这样形容她的一天。

      如此辛苦,为什么她还在坚持?“大概是追求完美、感受到被病人需要吧,病人来了,我就得给他们认真看、仔细看,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和期待。”在外出会诊期间,曾有一位海安的病人给汤琪云留下深刻印象。患者是一位高龄胃巨大间质瘤患者,手术一直做到晚上11点,术后她一直守着病人,直至第二天病情稳定了才离开,“到了第二年复查时,我已经不记得她了,但这位老人竟然在得知复查结果一切都好的时候和她丈夫同时给我深深鞠了一躬,我都没有反应过来,但那个情景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我很欣慰解决了患者的病痛。这就是坚持的动力和意义吧。”

      不仅她自己不知疲倦地奔跑,更手把手带学生、带团队。“作为学科带头人,汤主任对我们团队有着长远的布局和规划,对每一位年轻医生的个人发展都有明确思路。”团队的副主任医师朱国琴表示,在内镜手术的学习过程中,从一开始,汤主任便会亲自或委托其他专家从旁指导,待到可以独立操作时,她又会到场坐镇把关,“一直到我们做成功她才会离开,同时要求我们对病人的手术过程进行汇报总结。她对每一个医生的培养都是这样。”

      时光荏苒,当年立志要把内镜技术做到极致的汤琪云,她内心这股劲从来没变。她像是永不疲倦似的,看着身后的年轻人,笑着说:我们跑起来吧!(通讯员 何雨田 薛冰艳 新华日报记者 沈峥嵘)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