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援藏干部刘存东:每一次呼吸都是深情的呼唤
    发表时间:2021-08-30 来源:党建网

      “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你援藏结束回来。”2019年6月底,出征进藏前,长年卧病在床、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说的这样一句话,如今想来还是令刘存东感到心痛。自古忠孝难两全,面对组织需要,即使家里有困难,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刘存东也没有推脱。2019年7月1日,他泪别家人,带着组织和山东青岛人民的重托,带领青岛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来到了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开启了他的三年援藏之路。

     

      激活一个园区,带动一方产业

      援藏干什么?西藏老百姓需要什么?怎么才能把组织的重托转化为造福藏族群众的实际行动、实在成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搞清楚这些问题,刘存东顶着严重的高原反应,带领队员们深入基层、走街串巷、实地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整个调研历时2个多月,他和援藏组的同事们走遍了桑珠孜区全部12个乡(街道)176个村,召开各领域专题座谈会50余次。通过调研,他初步了解了桑珠孜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融入融合、深情深耕、自律自强”的工作理念,瞄准关键领域的关键性问题,充分运用改革、创新两种方法,助力桑珠孜区向各类问题发起靶向攻坚。

      江当产业园是桑珠孜区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种种原因,园区内许多项目停滞。刘存东带领队员们利用春节假期,跑了山东20多个产业园区,加班加点研究规划调整,向区委、区政府提交了将原“光伏小镇”和“光伏+生态设施农业”产业园整合提升的方案,提出以产兴镇,以镇兴产,大力建设江当现代生态产业园的攻坚思路,得到区委、区政府认可与支持。

       

      既要出点子,又要趟路子,才能真正将园区做实做活。刘存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为园区注入发展动力。他牵头组建了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梳理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了考核办法和考核奖励机制,构建了全员招商全程服务体系,极大调动了队员和当地同志招商引资积极性。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他们完成年度招商引资计划任务210%,实现历史性突破。

      其中由山东水发集团投资4.5亿建设的50兆瓦光伏储能项目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光伏储能示范项目,项目占地1650亩,为当地每年增加税收约400万元。为使项目尽快落地,刘存东带领队员们积极奔走,实现了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运营并网发电,跑出了“山东援藏加速度”。

       

      此后,他们再接再厉,瞄准当地传统产业下功夫,聚焦延伸青稞产业链条做文章,启动品牌共建和市场共建计划,在园区内规划建设了占地450亩,以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文化体验为带动,集青稞种植、加工、研发、展示、销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青稞全产业链基地。此外,他们还以园区为辐射带动,提出了“一乡一业”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目标。东嘎乡土豆小镇、边雄乡萝卜小镇、奶牛小镇、珠峰绵羊小镇等特色小镇初具规模,民族手工业小镇和东嘎乡林卡小镇也在建设中。 

     

      “三个100%”,打造西藏学前教育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为着力解决桑珠孜区教育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刘存东和队员们几乎跑遍了全区1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针对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学前教育“三个100%”发展目标:3—6岁儿童入园率100%,学前教育“一个不能少”;大学生教师配备率100%,大幅度提升师资力量;幼儿园建设标准化率100%,构建学前教育新体系。

       

      2019年底,援藏组投入专项资金购置相关设备,增设临时学前教学点,使得桑珠孜区在西藏率先实现了3-6岁适龄儿童入园率100%(自治区2020年入园率的目标是85%),入园人数由2342人增加到3555人,增加了1213人。他们又建议桑珠孜区参照乡村振兴专干标准招聘了125名大学生,保证每所乡村幼儿园都有1名大学生老师,实现了乡村幼儿园大学生教师配置率100%。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刘存东结合桑珠孜区实际,牵头制定了西藏小规模乡村幼儿园建设标准,既保证了功能上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又使每所幼儿园的建设费用从200多万元降至60万元左右。2020年,刘存东和队员们积极争取爱心企业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累计筹资2000多万元,为桑珠孜区建设了33所标准化幼儿园,桑珠孜区从而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达到幼儿园建设标准化100%的县区。

      “3个100%”的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桑珠孜区学前教育基础薄弱、持续推进难的状况,为西藏自治区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新模式。该项工作已被西藏自治区作为“民族教育优秀成果”提报国家教育部,这一成果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批示和肯定,多家媒体对此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桑珠孜区有全国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因为地处保护区内,有些项目难落地,基层一些干部对此有所埋怨,认为黑颈鹤保护区影响了当地的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刘存东提出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根据桑珠孜区实际情况,结合生态旅游小镇的打造,援藏组完成甲根村、雷贵村等7个鲁藏生态家园建设,不但提升了环境,还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援藏组还投入3150万元实施生态林、沙化治理、经济林建设、苗圃扶持,围绕生态林的养护问题,组织农牧民进行培训,为其开拓一条新的增收渠道。截至目前,生态林面积累计1.05万亩,苗圃基地促进增收近300万元。

      与此同时,援藏组深耕黑颈鹤生态文化,投资建设黑颈鹤保护馆,发挥生态优势,把黑颈鹤文化作为桑珠孜区一张靓丽的名片,进一步丰富区域旅游资源。目前黑颈鹤保护馆已完成选址和设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生态之美著称的黑颈鹤保护区,将会是桑珠孜区另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共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为铸造“中华民族民族共同体意识”,援藏组已着手启动文化共建工程。

       

      根据日喀则林卡节和青岛国际啤酒节的节庆特点,刘存东和队员们举办了首届珠峰啤酒林卡节,打造属于日喀则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啤酒文化节。围绕青岛海洋文化与日喀则珠峰文化共建共融,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推出了“青青之音—青岛·日喀则原创音乐培育计划”,2020年在青岛举办了三场专场演出。同时,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投入专项资金开展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取得成果近150项,其中距今2000年左右的岩画等属于重大发现。投资建设了西藏首家“青少年科学院”,依托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内农业、工业、科技、生态、文化、旅游等丰富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教育,丰富当地文化旅游资源。这些文化共建措施,既推介了城市形象,挖掘了当地文化资源,也培育了城市文化,让日喀则这座城市更具魅力。

       

      冰雪锁不住春风,高原阻不断真情。进藏以来,虽然艰辛,但刘存东和队员们却从来没有后悔过。正歌曲中唱的那样:“这是珠峰故里,这是雪域高原,每一次呼吸,都是我深情的呼唤。亲人呐,你幸福的笑容,总让我泪流满面。”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组织部 供稿)

    网站编辑:白 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