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杨宏发:永不关停的手机
    发表时间:2022-11-10 来源:湖南日报
    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医师杨宏发:生前手机从不关机,随时待命;去世两个多月来,仍有许多病人拨打他的电话——

    永不关停的手机

      

      杨宏发。(资料图片) 汪佳乐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德荣

      通讯员 夏文辉 周芷珩

      11月8日,南华大学校园内,由师生自编自导的情景剧《永不关停的手机》正在排练。每到动情处,总有人会止不住热泪盈眶。

      根据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杨宏发事迹改编的这部情景剧,生动呈现了其精神和品格,看后令人动容和敬佩。

      8月22日,正攻读博士学位的杨宏发,突发心源性猝死,生命永远定格在37岁。

      众多的荣誉,见证着杨宏发在治病救人征途上始终不忘初心,镌刻着医者大爱的情怀与担当。杨宏发生前手机从不关机,随时待命,随叫随到。他去世两个多月来,仍然有许多病人拨打他的电话……

     

      永怀赤诚之心 

      ——“我是党员,我先上” 

      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当天,湖北武汉宣布紧急“封城”。下午,正在超市选购年货的杨宏发,手机上收到医院要组建一支援鄂医疗队的消息,他当即报了名。

      大年初一下午3点半,杨宏发与20多名同事坐上援鄂高铁,赶赴黄冈开展医疗支援。

      细心的同事发现,送行的队伍中只有杨宏发的家属没来。

      杨宏发的妻子刘金娟也是南华附二医院的医师。此时,刘金娟还不知道丈夫已经奔赴湖北。“当时援鄂的任务充满了不确定性,上了高铁之后他才告诉我,他怕我担心。”刘金娟说。

      杨宏发是抱着必去的决心的。他是岳阳华容人,小时候曾亲历过家乡洪灾。“那时全国各地很多人伸出援手,守护我的家园。现在,我一定要尽己所能去守护别人的家园!”杨宏发跟妻子和同事解释。

      初到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时,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严重匮乏。队员们商量决定,先派一名医生进入隔离区,其他人之后再进去。当时,隔离区充满未知风险。

      “我是党员,我先上!”杨宏发第一个提出申请。面对其他队友的“竞争”,杨宏发对女同事说,我是男的,体能比你们好;对男同事则说,我是心内科的,这方面我更有经验。最终,杨宏发成了医疗队第一位进入隔离区的医生。

      深冬的黄冈,气温徘徊在零下。为了更好穿脱防护服,杨宏发仅穿了一层单衣。“刚穿的时候冷,之后救人过程中又热到出大汗,防护服里全是汗。”援鄂同事吴小慧回忆,杨宏发每天要在隔离病房工作至少4个小时。这4小时里,最多时需要给近20位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双层手套影响手感,护目镜起雾影响视线,这需要医生有足够精湛的技术、坚强的毅力才能完成任务。

      在支援进入“攻坚”阶段时,湖南省援鄂医疗队决定组建ICU病房。杨宏发再次主动请缨,申请加入ICU团队,并参与了黄冈第一台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植入。

      杨宏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华附二医院心内科主任曾高峰,至今仍不能平复痛失爱徒的悲恸。他说,杨宏发一直满怀赤诚之心,不论是对事业、对病人,还是对同事,“工作中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甚至替同事挑起重担”。

     

      锤炼精湛之术 

      ——“他不愿‘躺’在荣誉簿上,总是不断提升自己” 

      2013年,杨宏发硕士毕业,留在南华附二医院工作。轮科一年后,他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

      9年里,他每周一、三、五值急诊班,晚上随时待命。此外,每隔4天他要值一个24小时班。除了正常的排班外,杨宏发几乎每天白天都会在医院。“他手机24小时不关机,晚上无论多晚,当发生紧急事情时,只要联系他,他都会立即赶到医院。”杨宏发的学生兼同事白杨介绍。

      “他钻研业务非常刻苦。”导师曾高峰介绍,杨宏发刚参加工作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先心病封堵术”等心内科相对前沿高端的技术。

      杨宏发起点并不高,他之前是一名医学大专生。曾高峰回忆,在硕士研究生招录面试时,杨宏发坦诚地说:“自己以前不懂事,到了读大专时才觉得自己要有所担当,要发愤图强。于是下决心专升本、考研,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个机会。”

      从大专生到硕士研究生,杨宏发用超出常人的努力,一路“升华”。

      杨宏发本科期间的老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教师朱翠明回忆,杨宏发主动学习能力非常强,浑身充满“想学”的劲头。杨宏发常常跑来请教,但问的内容多是还没有教的。

      陈汶是杨宏发的硕士研究生同学,两人同年进入医院工作。陈汶说,9年时间里,他见证了杨宏发许多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

      2015年中考前的一个晚上,陈汶路过急诊科时偶遇杨宏发。两人在交谈之际,看到急诊科来了一名穿着校服、脸色苍白、直言胸闷的14岁患者。杨宏发当即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并同急诊科值班医生沟通,建议患者进行详细检查。但赶来的家属却认为患者是为了逃避中考而找借口装病,坚持离院。

      杨宏发与陈汶特别留意,于是跟在后面。刚走到医院门口,患者突然倒地。两人见状立即推着推车冲了上去,对患者进行急救,通过心电图监测以及心肌酶检测等诊断,该患者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杨宏发的医术日益精湛,越来越多的同事称其为老师,甚至很多比他年长的同事也称他为老师。

      去年,杨宏发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成功考上博士研究生。他希望自己的深造,能为南华附二医院心内科的整体水平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湖南省抗疫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杨宏发的这本荣誉簿,堪称厚实。

      “他不愿‘躺’在荣誉簿上,总是不断提升自己。”南华附二医院心内科主任曾高峰说,杨宏发在这么多荣誉面前并没有“飘”,他是真心实意地想学到更多知识,炼就更精湛的医术。

     

       变成温暖之光 

      ——“他总是给予别人信心与希望”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的杨宏发医生,大家不要担心……”南华附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护士长尹艳,每每回忆起支援黄冈的点点滴滴,印象最深的便是杨宏发的这句话。

      每天一早,杨宏发都会满脸笑容,用铿锵有力的话跟患者打招呼。“他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病房,他的乐观和坚定,感染着每一个人。”尹艳说。

      南华附二医院心内科主任曾高峰告诉记者,心内科病人的治疗周期较长,很多病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但病人往往会抵触长期服药,并一再追问“我要不要终身服药”。

      “杨宏发就会开玩笑地跟患者说‘这个药不用终身吃,只要吃到150岁就可以啦’。这样一来,很多患者都会哈哈一笑‘活那么久干嘛,我活100岁就可以啦’!”曾高峰说,杨宏发通过轻轻松松的方式宽慰患者,减轻心理负担,赢得很多患者认可。

      73岁的患者刘巧云便是杨宏发的忠实“粉丝”。2015年,刘巧云因心梗来到南华附二医院就诊,杨宏发不仅成功地为其实施了手术,还耐心地指导服药,经常安慰她。刘巧云儿子工作忙,有时候赶不上送早餐,杨宏发就会给老人买来早餐。

      “自那以后,我一直在附二看病就诊。身边朋友如有身体不舒服,我就推荐他们来附二找杨医生,朋友都开玩笑说我是南华附二的医托。”刘巧云告诉记者。

      南华附二医院心内科一年要做大小手术约3000台,杨宏发需要参与的最少有1000台。手术过程中,需要穿着近10公斤重的防辐射铅服,很多手术一做就是几个小时,全身都会湿透。领导、同事经常提醒他要注意休息,杨宏发说:“没事,我还年轻,挺得住。”

      同事欧奇林介绍,杨宏发平均每天要在手术台上待三四个小时,“我们经常跟他开玩笑说,别人是晒着太阳光,而他是晒着X光”。

      手术台上,很多病人都会有恐惧心理,内心压力剧增,导致血压和其他体征指标异常。针对这种情况,杨宏发特地学习衡阳各县(市)的方言,在病人紧张的时候,用病人的家乡话聊上几句安抚情绪。

      乐观积极,充满正能量。这几乎是杨宏发所有同事对他的评价之一。杨宏发曾带过的实习生丁方告诉记者,因为实习生需要在南华附二医院的新院、老院之间来回穿行,每天早上,杨宏发都会开车载着实习生或同事前往,下班也尽可能顺路捎带。这些时间里,杨宏发都会跟大家分享一些最前沿的专业资讯。

      “杨老师总是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医学界流行语挂在嘴边,他总是给予别人信心与希望。”原实习生、现同事何星告诉记者,杨宏发继承和发扬南华大学‘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他给予学弟学妹们尽可能多的帮助,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包括就业、考研等,他都指导得面面俱到。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