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先锋模范
    深耕电子工程建设领域二十多年,探究电子工程建设综合“最优解”,突破行业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单云凤:做电子信息产业建设的“冲锋者”
    发表时间:2023-05-06 来源:中国妇女报

      每次进入广州粤芯半导体12英寸集成电路厂区内,看着广东省第一条12英寸芯片代工生产线产品良率日益提升,单云凤心里都感到无比自豪。这条在2019年9月正式投产的生产线,标志着广州先进制造业“缺芯”问题成为历史,而单云凤为这一工程项目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作为一名电子工艺工程师,单云凤时刻保持冲锋在前的状态,突破了电子工程建设行业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展现了一名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专注、细致和韧劲。

      

    单云凤(中)带领团队承担电子工程建设中最核心的工作,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流程把关。 受访者供图

     

      “心中有一张清晰的产业地图” 

      “在电子工程建设中,我们是‘打头阵’的,时刻准备冲锋。”初次见到单云凤,她正在与工艺团队就某省部级重点项目的选址方案和生产设备方案进行科学、严密地研究和论证。作为国投集团控股企业中国电子院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工艺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单云凤已经在电子工程建设领域深耕了二十多年,先后参加和负责了一百多项新型平板显示、半导体芯片等重大项目,为多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权威的决策指导。

      单云凤所带领的工艺团队,承担着电子工程建设中最核心的工作,从工程项目的前期咨询、设计研究,到建设阶段的再论证等,他们对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流程把关,不断在技术上勇攀高峰。

      2020年,单云凤接到编制《江苏省丹阳市电子产业发展规划》的任务。她和团队一到当地,就敏锐地发现一个问题:虽然丹阳属于全国百强县,经济实力强劲,但产业基础优势不明显,大多是中低端电子配件企业,配套能力也不强,这时不能贸然引入12英寸芯片等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型项目。经过周密论证,单云凤“挖”出了丹阳的另一亮点——区位互补优势。丹阳周边的上海、南京、无锡等地均有芯片、面板等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项目,丹阳可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为周边地区的产业链提供产业配套,实现与周边协同互动发展,进一步激活产业发展活力。

      有了这个思路后,单云凤带领团队一步步做出了丹阳发展五年规划。“我们心中都有一张清晰的产业发展地图。”在单云凤看来,一个咨询工程师要对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特点如数家珍,才能以宏观视角下活产业协调发展的一盘“好棋”。

     

      探究电子工程建设“最优解” 

      在整个半导体芯片生产线工程建设中,单云凤一直苦苦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从工程设计层面最大限度地顶住“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压力破解难题。我国半导体芯片生产中使用的多种高纯电子化学品、特殊气体、公用配套设备乃至管材都来自国外,一旦国外设“卡”,工厂将面临停工或付出花费更高成本购买的代价。“中国电子院不做生产设备加工,也不是高纯电子化学品和特殊气体的供应端,怎么助力解决这个行业的共性难题?”单云凤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做对比分析,反复实地测算,不放过工厂建造的每个“微因素”,综合生产需求和厂务设施,探究电子工程建设综合“最优解”,最终在“减材”上找到突破口。

      单云凤带领团队经过工艺区划调整和工艺设备布局优化,缩短了电子工业超纯水的供应线路,对供水点实现精准供应,管材节省了几百米。“这种管材长期被日本控制,现在已经涨到10多万元一平方米。我们为业主节省了几千万元的成本!”

      单云凤认为,半导体产业发展存在“摩尔定律”,即行业内每十八个月,技术就要升级换代一次,而电子工艺工程师的知识更新也存在“摩尔定律”。随着国内电子信息自主可控产业链加码升级,她越发觉得要加快脚步,自身的技术更新与产业的技术发展要同步,不能“吃老本”。因此,电化学专业出身的单云凤,从微电子工艺、总图、建筑到给排水、暖通、动力知识,都在时刻学习、不断钻研。

      “中国电子院拥有业内最顶尖人才的言传身教,循着榜样的足迹踏实干下去,不断创新,会走得更远、更稳健。”单云凤说。

     

      在数字化攻坚中打造“新工艺” 

      减少投资、缩短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数字化赋能后,工程设计领域更为智能。近年来,单云凤带领团队加快工艺设计的数字化转型,已逐步攻克工艺生产设备组线、设备布置仿真优化等关键核心难题,正在创新工艺数字化设计新模式,打造“新工艺”。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们拥有庞大的工程数据库,通过对工程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提炼,研究其内在规律,不断提升科学判断和决策能力,工作效率也翻了一番。”单云凤介绍,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用数字化仿真软件,团队可以对多个工艺区划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更高效、更精准地提出优化建议,向业主交付数字化成果。“一个设计方案出来后,工厂没有建设之前,企业就能看到在未来三至五年内的生产线运行情况和产出效益等。”单云凤自信地说。

      同样,数字化转型对传统工程设计人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单云凤非常注重带领团队定期集中学习,分享新技术、新经验。在70人的团队中,女性占比高达近50%,多从事产业规划、咨询研究和设计工作。“她们专注、细致、有韧劲、抗挫能力强,而且拼劲儿十足。”单云凤娓娓道来女徒弟们的闪光点,有着掩不住的欣赏。

      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单云凤将继续在电子信息工程建设领域辛勤耕耘,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团队,锚定半导体芯片工艺设备组线技术等难点,唯精唯一,坚定前行,绽放科研女性的夺目光彩。(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