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最美人物
    远在深山有“近亲”――记山东省临朐县辛寨街道古河村第一书记刘国宁
    发表时间:2022-10-27 来源:中国农网

      深秋的临朐,空气中寒意渐浓。

      山东省临朐县辛寨街道古河村的山头上正在修一条5.5公里长的环山生产路,天刚蒙蒙亮,第一书记刘国宁就赶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昨晚气温低,我来看看情况。”

      一身休闲装扮、寸头,皮肤略显黝黑。从潍坊市生态环境局来古河村驻村刚满一年的第一书记刘国宁,举手投足已是活脱脱本地土生土长的村民样子。

      融入,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课。

      然而,说起刚来村里的时候,刘国宁仍眉头一紧。

      “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第一次到村里,刘国宁足足开了2小时车,绕过何止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才找到村委的位置。

      是啊,古河村距离辛寨街道镇区12公里,一条名为杨家河的小溪穿村而过,村子前面是一座大山,后面也是一座大山,村子就孤零零夹在这山谷之间。

      “其次,该村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子的发展没方向……”说起去年的古河村,刘国宁深深感到驻村工作之艰。

      硬骨头得一点一点啃。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生产路、河道年久失修,农村生活污水未治理,产业发展滞后,村集体收入不高,村级事务开展困难、党务工作被动……刘国宁梳理出村里大大小小20多项问题,每一项都必须要解决。

      他深知根儿就在“人”上:村集体没有钱;村两委的办公条件就是一张旧的不能再旧的小桌,开会全靠“小黑板”;知识、观念也久不更新……久而久之,大家的心气儿都被磨没了。

      “第一书记,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帮助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刘国宁说。

      对症开方。筹措资金3.5万元,对党员活动室重新进行了装修,以空调取代了电风扇,以投影仪取代了小黑板。

      建立和完善了“两委”值班、“三会一课”等系列制度,带领党员干部锤炼党性。

      创新构建“生态情·古河美”党建品牌,制作了寓意深远的党建LOGO,使全村43名党员都成为党建品牌的“初始会员”,大大调动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政治生活正常化了,班子战斗力大大提升,发展思路随之清晰。

      “大河有水小河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10月底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刘国宁真切见证这一实践经验带来的帮扶实效。

      古河村一直有种枣的传统。村里有2000多亩枣树,山枣依山种植,因特殊的地理条件脆而甜。

      但由于交通不便,客户稀少,时常出现“货到地头死”现象,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辛辛苦苦的收成烂在了山上,只能“望枣兴叹”。何不就此发展“枣”产业?

      说干就干。他和村“两委”积极谋划,请农业专家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请来地质部门进行种植区土壤检测,观点得到印证,随即倡导创办“临朐翔润瓜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荒山800余亩种植古河山枣,完成了5.5公里的生产路的建设,注册“北旺泉”商标,带着村民建起了从采摘、推广、销售的一整套产业链。

      眼看产业一天天红火起来,老乡致富的激情被点燃了。

      “不仅村民有了‘铁饭碗’,村集体收入也大大提升了!”古河村党支部书记李迎辉说,如今,全村已有50多户果农加入合作社,村集体收入每年可达20万以上。

      线下的销售框架雏形初现,刘国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群众融入电商直播带货的大潮。他给记者讲了一件小事。

      今年中秋节当天,刚返回潍坊的刘国宁接到了李迎辉的电话,说由于天气和过节的原因销路变窄,山枣价格跌了很多,村民非常着急。

      想到辛苦了一年的乡亲,刘国宁一夜辗转反侧未曾入眠,第二天凌晨,他就驱车赶回了村里,立马召集村两委干部开会商议如何解决此事,最终决定走线上销售的路子。

      农历八月十七,刘国宁邀请到了寿光的盈羽生鲜的直播团队,到古河村的枣园进行现场直播带货。

      “我自己也带头上镜,拍视频宣传,没想到效果还不错!”刘国宁说,当日直播间累计超过了20万人次观看,销售山枣5000多单,交易额15万元。

      山枣销售的“梗阻”通了,乡亲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网络销售是电商平台带给山区农民的时代红利,这会让村民有可持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的生活。”刘国宁坦言。

      在和刘国宁交流的过程中,记者也深深感受到他的明显优势——党性强、懂政策、知识广,还有派出单位的重视和领导的支持。当这些优势与帮扶村的资源优势碰撞在一起,往往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帮扶申报中央财政资金3226.1万元,彻底解决河道治理难题;协调上报临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申报中央财政资金3.1亿元,受惠村庄达153个;筹措资金2万元,进行乡村提绿行动;争取资金100余万元,建成古河文化广场……群众在一件件、一桩桩好事实事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如今,步入古河,一大批惠民项目和民生实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仅增强了村子的“造血”功能,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新思路,激发了村民的信心和活力,一幅“生态情·古河美”的乡村振兴崭新图景正在这里精彩绘就。

      “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就一定能将工作干到群众心坎上,成为想在一起、干在一处的一家人。”刘国宁说。

      作者:刘明志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吕兵兵

    网站编辑:白梦洁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