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和平年代也需要英雄情怀
    发表时间:2020-06-23 来源:党建网

    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英雄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记忆,是一个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是时代发展的先锋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得到广泛认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革命战争年代,英雄情怀是战场上“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勇士精神。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无数革命先烈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宁、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据黄继光前战友李继德回忆:“我看到已经爬到地堡下的黄继光,猛地弓着腰起了一下子,堵上了枪眼子”,后来他看到英雄已经被子弹打烂了,“后背血肉糊拉糊拉的,不成形了” 。正是千千万万个像黄继光一样的英雄人物大义凛然、不惧牺牲、英勇抗战,才使得我国在中外武器装备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革命先烈们的爱国精神是矗立在神州大地上的巍峨丰碑,激荡起磅礴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中华儿女开拓前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情怀是建设祖国“奉献自我、为国纾困”的先驱精神。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先辈们筚路蓝缕、奋进不辍,用坚定的信念无私奉献、为国纾困。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亲爱的党,我慈祥的母亲,我要永远做您忠实的儿子。”焦裕禄去世前依然心系兰考,临终前要求:“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王进喜面对国家贫油状况,许下宏愿:“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正是这种对党忠诚、对国家热爱、对民族复兴渴望的英雄精神,化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繁荣发展的前行动力,激励着华夏儿女勠力同心、勇于担当、砥砺奋进。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英雄情怀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拼搏精神。南仁东、钟南山、孙永才、李宝国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忠于祖国、奉献人民,以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和坚毅执着、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扎根祖国大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拼搏不息、奋斗不止,赓续新时代英雄精神的篇章。这一时期构筑而成的英雄精神,如“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注新赋能。和平时代的英雄情怀同样激励着广大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奋力拼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民族对待英雄的态度,反映并塑造着国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尊重英雄、崇尚英雄,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宣传上,更应落实到学习英雄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的行动中,努力形成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浓烈氛围。

      和平年代,英雄情怀同样弥足珍贵。疫情防控期间,无数白衣天使响应国家号召,援一线、救病患,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与病毒鏖战;日夜赶工的口罩厂工人、坚守岗位的保洁员、用私家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平静的城市里,无数普通人用个人的实际行动支撑起了整个城市的运转。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忠实履职,用心用情去践行“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铮铮誓言。他们都是光彩夺目的英雄。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更体现在对平凡岗位的执着坚守。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平凡的我们只要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英雄永不独行,光荣永远传承,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让英雄辈出。

      【本研究为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口述史挖掘、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014)研究成果之一】

      (执笔:党慧丽、胡子祥,分别系西南交通大学抗震救灾精神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教授)

    网站编辑:孙梦雨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