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传承和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
    发表时间:2021-09-13 来源:党建网

      黎海波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牺牲之多、贡献之巨、影响之远,为中外历史所罕见。“九一八”事变以来,经过长达14年的不懈抗争,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随之胜利结束。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战精神的概括和论述,深刻揭示了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这是我们继承抗战传统、传承抗战精神的要义所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锲而不舍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对抗战精神的提炼和概括之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位居第一。国家兴盛衰亡,每个普通公民都要负有责任,这是当今语境下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高度概括。抗日战争是一项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沉重的历史灾难,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与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实现了全民族的广泛参与。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每个人的力量都被动员了起来。

      面对日本的殖民侵略,中华儿女迅猛觉醒,他们意识到要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当时的最强音。

      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筑起了同仇敌忾的钢铁长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壮歌。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实现了伟大的民族觉醒。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敢于斗争的爱国情怀、不怕牺牲的精神和行为,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民族、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社会团体以及海外华人华侨,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之中。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无不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正是有了这种情怀,各族人民的血才流到了一起,心才聚在了一起。

      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历史记忆之一,已成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精神的核心就在于能够引起全体中华儿女最广泛共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14年的抗战历史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将全体中华儿女凝聚起来,使抗日战争获得胜利,这彰显了爱国主义的巨大威力。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由抗日战争铸就的抗战精神,由抗日战争铸就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其后又经过解放战争的淬炼,经过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考验,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这种精神和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和宝贵财富。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价值和责任,既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也是一种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爱国既是一种价值评价标准,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内容。因此,它是与公民的责任担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就是要引导人们理解和承担抗日战争中仁人志士们持有的爱国情感和肩负的爱国责任,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态度与责任进行深层反思,并以新的形式去践行这种精神,让爱国主义将爱与责任融合起来。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挑战,我们更加需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大力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传统和责任意识,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网站编辑:张 璋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