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党建评论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高校课堂的三重路径
    发表时间:2022-12-02 来源:党建网

    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高校课堂的三重路径

    程胜军

     

      《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对于肩负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各级各类高校而言,应遵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自身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一、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课程教学。思政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战斗力,重视思政课程建设的价值意义,发挥好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高校思政课要借助“东风”、趁热打铁,以精心的教学设计、典型的案例分析、多样化的授课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综合运用启发式、沉浸式、情境式、体验式、探究式、咨询式等教育方式,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高校要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中来,围绕教好、学好、管好思政课,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把握时代要求,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

      二、高校应强化“课程思政”落实推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于各门学科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高校教师要及时有效地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合自身专业,将报告中的相关表述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找准授课切入口。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价值,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人格培育与精神滋养,促进大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关注未来。专业课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科专业实际,把理论问题讲生动、讲鲜活,在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借助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章节,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育人能力。教师要不断提升授课逻辑性、板书规范性、内容层次性、语言表达流畅性等,不断提升教学的课堂吸引力。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共同发力、同向而行,把每门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更好地体现出来,培育既有强专业、更有深情怀的时代新人。

      三、高校应构建“大思政”综合教育体系,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有机结合起来。高校课堂要与广阔的社会、生动的实践有效对接、紧密关联,关注社会热点,弘扬时代精神、教育广大青年。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必须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大思政”教育的关键作用,直面时代、贴近生活、扎根实践。不断健全“大思政”综合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潜移默化中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让学校师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诵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等多种方式,形成人人学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高校应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坚持开门办好“大思政课”。要善用社会大课堂,让广大青年学子了解国计民生、回应时代召唤、践行青年担当,让思政工作更好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品格熏陶。同时要用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的契机,培育一大批新时代的“大思政”工作者。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要深入研究阐释、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全面贯穿高校育人全过程,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系湖北商贸学院党委常委、党务工作部部长)

    网站编辑:王博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