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nner1-1.png
  • banner1-4.png
  • banner1-5.png
  • 1.jpg
  • 党建网 > 理论强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逻辑
    发表时间:2020-07-02 来源:党建网

    辛 鸣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既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果用制度固定下来的现实需要,更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政治属性的重大战略安排。

      

      把要求化为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把这么大的一个党管好很不容易,把这么大的一个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不容易。”如何让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百年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回答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2019年分两批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形成了一系列好经验、好举措。其中,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等目标任务,全面科学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振聋发聩的话语讲了一个根本道理: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反过来一个政党的崛起,就在于信仰的“坚”、主义的“真”所产生的强大正能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作为,在于从一开始就把人民写在党的旗帜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重要论述,道出了守初心的核心要义。

      通过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什么能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这就要时时把使命扛在肩上,坚决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使“中国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要把思想建设取得的成果固定下来、保持下去、发扬光大,制度一定要跟得上。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就是在教育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制度建设,通过优化和整合既有的各种相关制度,像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培训轮训制度、学习考评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通过创新和建设新的制度体制,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督查考核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机制等,更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以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确保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这一最根本、最核心的政治要求落到实处。

      

      用制度增强党性 

      约束与引领是制度的两大功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不仅要管住行为,还要能引领思想认识;不仅要着眼于守住底线,还要致力于创先争优。

      管住行为是制度底线。尽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这就需要用制度进行“靶向治疗”,用制度清除两面人等政治隐患,消除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现象,遏制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防范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用制度铲除寄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使得党员干部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

      管住行为的制度必须是刚性的。这些年来客观存在一些轻视制度、漠视制度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把违反制度当作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标志,当作捞好处、占便宜的秘诀。制度之所以是制度,就在于有纪必执、有规必守、有违必查,如果制度退化为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这样的制度还不如没有。名存实亡的制度只会让违纪违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这就是要求回归制度的本质。既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已经从要求上升为制度,那么这一制度就是铁、就是钢,制度不能“商量着来”,制度没有“情有可原”,制度不搞“下不为例”,制度更不会“法不责众”。

      更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并发挥制度的导向功能,明确增强党性的制度指向。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来自自觉努力,也需要制度的引领推动、保驾助力。党性修养不是抽象的,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标准和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

      作为引领的制度,其着力处在于价值的引领、价值观的塑造。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导党员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引导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导党员干部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就是要把这些明确而有具体内容的规范、标准确定下来,用以砥砺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让党员干部把党性淬炼当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

     

      知行合一是根本 

      制度是要用来遵守和执行的。不能理论上行得通、实践中做不到,不能“牛栏关猫”处处漏风、大而无当,也不能为了织密制度之网而繁文缛节。制度理论研究表明,制度可以细化,但不可能无限制细化,也不能无限制细化。更何况制度再严格,如果不被认同,也会被人视若无物。

      反过来,如果在党员干部头脑中培育出深厚的制度意识,在心中养成对制度的自觉遵循与敬畏,就可以让制度效力的发挥更充分。人们对制度认可、认同的这种观念意识,比如“觉悟”“忠诚”“奉献”等观念,可以很好地降低制度运行的成本,使得制度更易于实行、更有效率。

      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是知道的,都是很熟悉的。但是熟知不等于真知,真知还要能行。要把这一要求真正想明白、做得到,要靠觉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要注意提高党员干部的觉悟。

      确保“知”是“真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客观存在自以为“知”、其实并没有真正“知”的现象。比如,执政时间长了,一些党员干部会不会习惯性地为执政而执政,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当初为什么执政;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会不会“丢弃自家宝,沿街去乞讨”,等等。通过科学、扎实、全面的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让党员干部真正培养起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了”还要“明白了”,不仅“记住了”而且“接受了”。

      确保“行”是“笃行”。要防止和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因为形式主义的“行”是“虚行”“假行”“伪行”,不是真正的“行”,不是实实在在的“行”。要在经济领域按市场规则办事的同时不能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不搞权钱交易;在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甚至诱惑多多的情况下,如何“咬定青山不放松”,如何“稳坐钓鱼台”等,来不得半点含糊,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通过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严格严肃的考评机制,通过深入到位的督查机制,让党员干部真正干出经得住历史检验、实践检验的实效、实绩。

      当党员干部做到了真知与笃行知行合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初衷与目标也就真正实现了。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纪)

    网站编辑:孙梦雨
    党建网出品

    友情链接